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日製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及其演化產製之地圖

 

本文主要是探討廣惠專案中三套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圖組之概況,其一,是由日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測圖發行的日製版《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114);之後,再由日製版演化產製的產品,即其二,是由國防部測量局修整、翻印的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114);其三,是由聯勤測量製圖廠調繪、摹稿的五萬分一台灣省兵要圖》(88)參閱表112

1 廣惠專案檢整相關之日製五萬分一地形圖品項表


Ù1 日製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全數117(18971941)

 

2 日製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相關各圖組之統計表



 一、日製《臺灣五萬分一圖》(迅速測圖)

台灣最早的五萬分一地形圖,是18951896(明治28年〜29)日軍征臺戰役期間迅速測圖(沒有正規三角點基礎下施行之測圖)的成果,這圖組是標誌著「明治28年測圖」的《臺灣五萬分一圖》*1

1895323日日本派出作戰部隊登陸澎湖,同時陸地測量部所屬「臨時測圖部」的「混成支隊」也同時登陸,隨即展開澎湖群島全區之測圖。529日日軍登陸臺灣鹽寮,那時的臨時測圖部人力尚未隨同征臺軍隊登陸臺灣;直到726日臨時測圖部人員抵達臺北後,才隨續展開測圖。《臺灣五萬分一圖》測圖的順序,首先是澎湖群島;而後臺灣西部,由北往南;最後臺灣東部,由南往北;測圖工作總共耗時近一年半,其中本島之測繪工作恰滿一年。因受限於時間、人力、經費,而影響《臺灣五萬分一圖》的精度。

《臺灣五萬分一圖》,圖幅為[經差15’x緯差 10’],主要是依據《明治二十八年五萬分一遼東半島圖式》(參謀本部編訂)測圖。圖外整飾之標註,在澎湖群島為「混成支隊」,在本島為「臨時測圖部」。《臺灣五萬分一圖》於1897-1903年間製版,標註為「陸地測量部」。推測初步製作有105(參閱前圖12暨註釋1),除中央山脈高山地帶有7圖幅的區域,以及彭佳嶼、七星岩等離島並未製圖外,基本上都已涵蓋臺灣全境。廣惠專案檢整僅有4(澎湖島67811),參閱圖2


Ù2 日製《臺灣五萬分一圖》_澎湖嶼/澎湖嶼要塞近傍2(即澎湖島7)  明治28(1895年)測圖明治31(1898年)製版明治37(1904年)發行  混成支隊陸地測量部參謀本部  15’x10’

 

本圖組係採用「明治28年製訂五萬分一遼東半島圖式」,是臨時的、戰地測繪的圖式。因係採「迅速測圖」,沒有使用三角測量控制點,故測量精度較低,海岸、河流的走向、聚落的位置和大小對照後來地圖是有些差異,須研判其是測量誤差,還是時間變遷所造成的改變。

本圖組是日本人在台灣實行空間改造前,傳統漢人聚落街庄的空間結構與土地利用尚可覽閱得到對於百年前的河道、地形、地貌、地物、聚落、土地利用、水道渡船頭或路運保甲路等交通運輸路線,農田水利、溝渠與埤圳等具體的空間資訊也有些許概念。

綜合本圖組之特色有下列幾項:

*《臺灣五萬分一圖》是迅速測圖,精度不及《臺灣堡圖》以後的正式地形圖,但仍能具有一定水準。

*《臺灣五萬分一圖》是陸地測量部簡化圖式後的地形圖,目的在提供作戰部隊的應急使用;不是日本帝國系統的正式地形圖。

*本圖組紀錄的內容屬清日之際政權轉移的關鍵時刻臺灣的空間資訊,尤其在聚落、交通、城池、蕃界、縣界、軍營等地理資訊上,是有更貼近清末之地理環境,有比《臺灣堡圖》更詳盡之處。

 

二、日製《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正式地形圖)

日製版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係正式地形圖,即採用相關之控制點*2(平面基準和高程基準)測圖的,其測()製可概分為日製「陸地測量部版」(114) *3及本製「國防部測量局版」(日製圖修整翻印114幅及兵要資料草繪88幅等兩圖組)兩階段。(參閱前表1)

初階段「陸地測量部版」製作方式採實地施測(測板測製或航照測製),或編纂(山地區域採用《五萬分一蕃地地形圖》補充)。當時為了應急或快速成圖提供使用,而將現地完成的原圖,未經修整處理就直接付諸製版,即所謂假製版,印刷成圖,此類圖面上缺圖例(僅「濁水」幅有此幅有正式製版印刷),較不易閱讀。(參閱圖3、圖45)

日製《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之相關數學基礎及基本規格,如下:

æ平面基準:虎子山三角點。

æ高程基準:自基隆灣之中等潮位為零點以公尺起算。

æ投影:多面體投影法(Polyhedral Projection

æ參考橢球體:1841白塞爾橢球體 (Bessel Ellipsoid)

æ坐標系:台灣方格網。(球面坐標。坐標原點:經度:120° 58’25”.975 E  緯度:23° 40’00”.00 N)

æ基本規格:

*圖幅,[經差15'x緯差10']

*圖號,採二十萬分一圖名號*4(116) ,例:「臺灣豐原」幅,圖號為「臺中7號」。

*圖式,採《明治28年式地形圖圖式》。

 

Ù3 《台灣五萬分一地形圖(日製版)_臺灣豐原/臺中7 大正14(1925年)測圖(昭和2(1927年)  發行)  參謀本部  15’x10’



Ù4 《台灣五萬分一地形圖(日製版)_濁水/蘇澳5 昭和4(1929年)測圖(昭和6(1931年)  發行)  參謀本部  15’x10’

[僅此一幅有圖例。即有正式製版,非假製版。]



Ù5 《台灣五萬分一地形圖(日製版)_鹽埔/臺南8(高雄要塞近1)  昭和19(1944)製版,昭和20(1945)複製  參謀本部,台灣軍司令部  15’x10’

[本幅是編纂圖,幅左半(B)是昭和3(1928)之圖資(初版,其右半山區是空白)1944年運用1916年五萬分一蕃地地形圖圖資(A)補入此編纂圖是再版圖。昭和20(1945)台灣軍司令部複製之。]

 

2016年研析同時期日製臺灣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5產製概況,日軍陸地測量部於19211928(大正10年〜昭和3年)實地測繪全台《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完成173幅的測製(其範圍涵蓋台灣東北及西部平原、台地和丘陵地區);其中僅16幅為正式製版,餘均假製版(應急版),於19221942(大正11年〜昭和17年)印刷()發行第一版19421943(昭和1718)部分圖採航照修測(32)二戰後期因戰事緊迫,日本台灣軍司令部利用19441945(昭和1920)航攝照片進行「應急修正測圖」(18),其印製方式則是在原測製的台灣地形圖上套繪紅色異動資訊,主要涵蓋台灣北部及中南部地區,台灣軍司令部1945(昭和20)複製雙色印刷(圖表參閱圖6)

 

Ù6 日製《臺灣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產製概況圖表

 

日製版《台灣五萬分一地形圖》與《臺灣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產製是同時期進行。前3臺灣豐原/臺中7號是1925(大正14)測圖1927(昭和2)發行(參閱表3)而其對應的四幅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參閱表4)則是1926(大正15)測圖1927(昭和2)發行顯然五萬分一圖並非採用二萬五千分一圖編纂,因同時期後者僅173幅更何況不含山地地區也要有256*6

3 日製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_臺中號圖料表


4 日製臺灣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_臺中近傍號圖料表


 

三、日製《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翻印版

1949年春,國防部測量局東遷到台灣於臺中設辦事處(之後遷臺北)製圖第一廠*7也是落腳在臺中並即刻開展地圖印製業務其中是將日製《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譯註(日文改貼換中文),翻印;即前表1第二項的CMS L50-92*8114。參閱圖7

本圖組之圖外整飾所標註的「本圖係就日製印刷圖修整翻印出版以應需用」,所謂「修整」就是「譯註」,將圖內地名及相關文字說明等改用中文,直接剪貼於紙圖上成為稿圖,再翻印之。其相關數學基礎(等同)及基本規格(略差異),主要有兩項:

æ基本規格:

*圖號,採經緯度編號法*9(行列數字各三碼),例:「豐原街」幅,圖號為「483146」。

*圖式,採《民國33年修訂五萬分一地形圖圖式》。

 

Ù7 《台灣五萬分一地形圖(日製翻印版)_豐原街/483146  (昭和2(1927年)  發行)民國39(1950年)製印  (日軍陸地測量部)國防部測量局  15’x10’



四、五萬分一台灣省兵要圖》

此圖組係以日製《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為底圖,在1950度聯勤測量製圖廠運用相關道路、橋樑、航照等等圖資及實地調繪,增補修訂資料(紅色)摹稿於日製版《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上,此圖組稱謂五萬分一台灣省兵要圖》,現存草圖及清繪圖各乙套(各有88),並未印製發行。參閱圖8

Ù8 《五萬分一台灣省兵要圖》_台灣豐原  民國39(1950年)調會清繪  國防部測量局(聯勤測量製圖廠)  15’x10’

[本幅底圖是採用大日本帝國陸地測量部大正14(1925)測圖,昭和2(1927)9月印刷發行(一版)台灣軍司令部昭和20(1944年)3月複製。(係屬補充印刷圖)]


 

註釋

1.1895(明治28)日本軍登陸臺澎時的迅速測圖,大尺度地圖主要有二項:一是《臺灣二萬分一圖》53 幅,二是《臺灣五萬分一圖》105 (魏德文清末日治台灣之相關地圖》之圖表計)。另於18971898(明治3031)編纂中尺度的《臺灣假製二十萬分一圖》14幅。

2.日軍陸地測量部於1906年(明治39年)在埔里虎子山設立台灣三角測量基準點,以宜蘭(4,226m)、普利沙(2,576m)、鳳山(4,961m)為基線,採用銦鋼基線量表測量。一等三角測量始於1909(明治42),終於1921(大正10)。從1919(大正8)開始進行了二等三等及四等三角測量等。日治時期控制測量成果係1936年正式公布,台灣測設一等三角網計有4,合計一等三角點101點,二等三角點320點,三等三角點1,615點及四等三角點5,867點,總計7,903

3.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全數117廣惠專案檢整,計有114(缺澎湖島12_花嶼、大嶼9_大嶼、大嶼5_東吉嶼等三幅);而其中有4幅是迅速測圖的《臺灣五萬分一圖》,故正式地形圖總計有110幅。

4.二十萬分一圖圖名計有:彭佳嶼(3) 臺北(15) 蘇澳(14) 花蓮港(11) 臺東(7) 紅頭嶼(3) 新竹(2) 臺中(10) 嘉義(16) 臺南(16) 高雄(10) 鵞鑾鼻(3) 澎湖島(5) 大嶼(2)14廓弧內數字是五萬分一地形圖幅數,全數117幅,廣惠專案有114(缺澎湖島12_花嶼、大嶼9_大嶼、大嶼5_東吉嶼)。另五萬分一地形圖基隆要塞區(6)、高雄要塞區(10)及澎湖嶋要塞區(4)20幅屬極密圖資係由参謀本部發行另再加註近傍名號:「頭圍」幅,圖號是「臺北3」及「基隆要塞近傍3」。

5.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地圖》25&26(2016)早期台灣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測繪之探討。

6.美國陸軍製圖局根據1904年日本地形圖以及運用19431944年間航空照片以立體測量方式編製臺灣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圖組號為AMS L892(美軍版),總計有256幅,涵蓋臺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及澎湖等離島。聯勤測量製圖廠於19501953年間將其中171 幅採航照修測後清繪印製;19511952年再新測製76幅;19551960年再出版7 幅、複製2 幅;至1960年合計複製印刷256幅,圖組號為CMS L25-92(聯勤版)

7.國防部測量局於民國394月改制為測量處,隸屬於聯勤總部;所屬的製圖第一廠也改編成立為測量製圖廠」。

8.圖組係在國防部測量局時期印製發行圖組號CMS L50-92係之後聯勤總部時期才賦予的

9.經緯度編號法,係以圖幅A(右上)為基準,行列各三碼。行碼=A經度/經差列碼=A緯度/。例:「豐原街」幅(之後更名為「臺中縣(豐原)」,A [120°45’, 24°20’],行碼120°45’/15’=483列碼24°20’/10’=146所以圖號為483146」。

 

參考文獻

1. ()陸地測量部(1933)《昭和八年九月末日現在_陸地測量部發行地圖目録》東京陸地測量部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172153/8?tocOpened=1

2.黃清琦(2010)1895年臺灣地形圖》之研究,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創刊號,頁:062-117。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3.許哲明(2016)早期台灣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測繪之探討,地圖(學會會刊)No.25&26,頁:10 - 18。臺北:中華民國地圖學會。

4.許哲明(2019),依圖幅規格變革看臺灣《五萬分之一地形圖》之演進,地圖印象(部落格2019210日發布)

https://sjm460405.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html

5.()國立國會圖書館(1965)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地圖目錄_臺灣Ÿ朝鮮半島の部。東京:日本國會圖書館。

6.魏德文(2007)清末日治台灣之相關地圖9回外邦圖研究會。大阪:大阪大學。

https://www.let.osaka-u.ac.jp/geography/gaihouzu/newsletter5/pdf/n5_s3.pdf

 


 

 

 

帕蘭子午儀文物芻探

  一、緣起 肇始於 96 年 11 月 3 日 到桃園中正嶺參加中國測量工程學會理監事會議時,聽聞王偉強學長提起 趙錫民 老師正接受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辦理「 G. Prin Paris 子午儀歷史考察與功能運作」的委託研究案;再者於工博館英文網頁上看到【 See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