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發表於中研院GIS研究專題中心_地圖俱樂部(2024/02/29)
一、首幅表現釣魚台測繪之歐洲古地圖
釣魚臺實測地圖最早出現於1797年出版的《Atlas du voyage de La Pérouse》(The Voyage of La Perouse)一書中,該圖冊係法國海軍探險隊軍官La Perouse爵士(1741-1788) ,在其環球探險航海歷程中,於1787年來到東北亞,相關的航海資料和繪圖,及時被送回法國;他雖在1788年間船難身亡了,直到1797年他所有書函及圖資等才被編輯成圖冊出版。該圖冊中的Plate 43(圖1)及Plate 45(圖2)的兩幅圖均有標註”Tiaoyu-su”「釣魚臺」。
1. “Chart of
Discoveries made in 1787 In the Seas of China and Tartary between Manilla and
Avateha” (1799) Atlas du
Voyage de la Perouse no. 43.
圖1. La Perouse航行圖冊_43圖版
〔圖資引用自David Rumsey Collections〕
〔圖內「黃尾嶼」誤註為”I. Tyaoyu-su”(釣魚台);「釣魚臺」誤註為”I.
Hoapinsu”(花瓶嶼)。〕
2. “Plan of the
Island Hoapin su, and the surrounding Islets” (1797) Atlas du Voyage de la Perouse no. 45.
圖2_1 La Perouse航行圖冊_45圖版
〔圖資引用自David Rumsey Collections〕
圖2_2 La Perouse測繪之釣魚台地圖(45圖版1/5)
圖1(Plate 43)是編繪圖,圖2(Plate 45)是測繪圖,均有標註” Hoapinsu”及” Tiaoyu-su”的島名,但位置上誤註了;圖內紅色註記才是正確的。
La Perouse於1787年5月對釣魚台(圖註HOAPINSU)的測繪,測定的地理坐標是[25° 49'
39" N, 120° 19' 45" E],其本初子午線是巴黎,經度值換算為格林威治是[122° 39' 59" E],對照現值,偏西約49';比例尺註「20里格(leagues),等同1度(degree)」;地形以暈滃表現。
二、近代釣魚臺大尺度之測繪圖
釣魚臺在日本則稱呼為魚釣島*1;在甲午戰爭期間,日本政府經沖繩縣政府多次實地考察後,認定釣魚臺列嶼為無人島且未有受清朝或其他國家統治的痕跡,遂於1895年1月14日通過非公開的內閣會議將釣魚臺與周遭島嶼以無主土地先占之規則納入領土範圍,劃入沖繩縣內,並於翌年編入八重山郡管理。(維基百科)
近代釣魚臺更大比例尺地圖繪製是在日治時期由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所測繪的五萬分一地形圖(圖3),本幅圖名稱「魚釣島」,圖號為「五萬分一地形圖尖閣群島六號」,圖幅範圍是[25°40'〜25°50'N, 123°30'〜124°45'E],1930年測圖(海上攝影測量),1936年11月25日參謀本部發行。此圖之內容有等高線(曲線間隔20m),最高點362m,單色印刷。同時期亦發行《二十萬分一帝國圖_尖閣群島》幅,參閱圖4。
圖3.日製五萬分一地形圖_尖閣群島六號_魚釣島 1930年測圖,1936年發行 陸地測量部,參謀本部 58.0x46.0 cm
圖4.日製二十萬分一南西諸島帝國圖_尖閣群島 1934年製版、1936年發行 陸地測量部 57.7x45.8 cm
〔尖閣群島(尖閣諸島)*2 中,並未包括「赤尾嶼」,故圖內無此島。〕
三、我國實測大比例尺釣魚台地圖
我國對釣魚臺測製則是更大比例尺,為1/2,500地形圖。1971年中國石油公司規畫「海光計劃」,委託聯勤測量製圖廠(現今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第401廠) 執行研製「中華民國二千五百分之一釣魚臺列嶼圖」測量製圖案,採用航攝立體製圖,測繪範圍均在釣魚臺列嶼地區,總計有八幅(清繪圖稿、藍晒圖),其中「釣魚臺」有東、西兩幅,如圖5;本案之成果對國防戰略及經濟開發深具有重大意義。本測量製圖案當時相當迅速完成,空軍係在1971年3月期間航照拍攝釣魚臺海域各群島,測量製圖廠在同年6月以多倍測圖儀完成立體測繪,繪圖技術精確,成圖精度高,對協助我國海域探勘石油規劃確具重大貢獻*3。同時,測量製圖廠運用此案成果,於同年7月編繪印製發行一萬分之一特種圖_釣魚臺列嶼 (參閱圖6),係採美軍地形圖圖式,等高線間隔4m,多色印刷,成圖精美,在國防戰略運用上深具意義。1991年12月發行第二版(圖組號L892S)時,改版成「釣魚臺列嶼(東) 0124-IV-13」、「釣魚臺列嶼(西) 0124-IV-14」兩幅。
圖5. 1971年6月測繪之1/2,500「釣魚臺(西部、東部)」97.5x80.0cmx2 (藍曬圖)
〔圖內等高線間隔2m,最高點383.1m。當年清繪原圖係交予委方了,廠方尚留存有藍曬圖。〕
圖6. 1/10,000《釣魚臺列嶼》 1971年7月測製 聯勤總部測量署測量製圖廠 132x92cm
〔本幅未賦予圖組號及圖號,屬特種圖。圖內表現之各島,即是前述八幅1/2,500圖資內容。釣魚臺列嶼最東一座島是赤尾嶼(右上插圖),由此圖可知我國最東界是124°34’12”E。〕
台灣《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多色譯註圖(L892)聯勤總部第401廠是從1955年更新修測生產各版次,直到1977年7月運用1/5,000及1/10,000像片基本圖,採編纂繪製生產新的《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L8001),圖幅由5'×7'30"擴大為7'30"×7'30",至1980年6月完成涵蓋全台的第一版,計有275幅,此時尚未產製1/25,000《釣魚臺0124-IV-SW》幅;時至1987年,才採用前述1/10,000「釣魚臺列嶼」編製之(1988/6發行);同時間也產製經建第一版*4,中研院GIS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圖檔中可看到經建1/25,000《釣魚臺0124-IV-SW》這幅圖,請參閱圖7。軍用版第二版(1996/3發行),請參閱圖8。
圖7.經建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_釣魚臺0124-IV-SW 1987年編繪,1988年發行 聯勤總部第401廠,內政部地政司 經建Ed. 1 51x56cm
〔軍用版L8001 ed.1,亦是同年度(1988年)辦理生產。主要是參用1/10,000特種圖編繪製作。〕
圖8.中國(臺灣)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L8001)_釣魚臺0124-IV-SW 1995年編修,1996年發行 聯勤總部第401廠,聯勤總部 Ed. 2 51x56cm
〔1995年8月第401廠參用L8001 ed.1調繪編修,1996/3印刷。〕
臺灣新圖幅(15'×15')老五萬分之一地形圖(L7001) 聯勤總部測量製圖廠自1967年開始製作生產,這時期製圖區域一直沿用日治時代的概念,未涵蓋到釣魚台列嶼;直到1970年前後,日、中、臺之間爆發了釣魚臺領土爭議,我方有意識到編製基本地形圖之必要,在執行研製「中華民國二千五百分之一釣魚臺列嶼圖」測量製圖案(如前述)之同時,於1971年也編製了1/10,000特種圖(L892S),而運用此圖資再編製了1/50,000「釣魚臺列嶼」幅*5 (L7001_0124-IV,屬老五萬圖,1/73)。而新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L7001)自1980~1982年製作生產*6,計90幅(含ed.1「釣魚臺列嶼」幅)。另經建五萬分之一地形圖,係於1990-1991年生產,其中的1/50,000「釣魚臺」幅,即運用經建1/25,000《釣魚臺0124-IV-SW》幅編繪而成*7,請參閱圖9。聯勤總部第401廠自1995年起修編原L7001新五萬地形圖,且圖組號更改為L7031(紅光下可閱讀),此圖組主要是有雙坐標系:1.GRS-67 UTM方格網(按原圖式表現);2.WGS-84 UTM方格網(以紫色短線加印於圖幅邊上)。前者是GRS-67參考橢球體,後者是GRS-80參考橢球體。請參閱圖10。
〔本幅採用1/25,000 經建Ed. 1編纂繪製。1/50,000經建版計發行了79幅,軍用版計90幅(老五萬圖73幅)。〕
〔1995年8月參用L7001 ed.2編製,調繪修正。〕
總結歷年(1971〜1996年)釣魚臺大尺度地圖製作概況,綜整如表1,請參閱。
表1 歷年釣魚臺大尺度地圖製作概況彙整表
註釋:
*1.沖繩(琉球)縣令西村舍三於1885年9月22日在給日本內務卿山縣有朋的復函中提出的;從此日本政府官方文書就採用「魚釣島」。
*2.日本海軍省水陸部於1886年發行《寰瀛水路誌》中,依英國海軍海道測量局《中國海針路誌》(1845年-1894年)所載 Pinnacle Is.予以意譯為「尖閣群島」;1897年改譯「尖頭諸嶼」;1900年,日本博物學家黑岩恆將南小島、北小島及周邊的小岩礁稱為「尖閣諸嶼」(Pinnacle group);再把釣魚嶼、黃尾嶼和尖閣諸嶼合在一起,共同命名為「尖閣列島」;在其命名報告《尖閣列島探險記事》中,並未包括「赤尾嶼」,後來日本政府又把赤尾嶼加進去,命名為「尖閣諸島」。[尖閣諸嶼(尖頭諸嶼)<尖閣列島<尖閣諸島(尖閣群島),三詞所定義之島嶼不同,參閱二十萬分一帝國圖(本文之圖4)註記之表現,即可概悉彼此相關聯。]
*3.中國石油公司於1971年11月7日以臺油(60)礦字第11584號函聯勤總部測量署,對執行本案深表謝忱。此註文係出自聯勤總部測量署《國軍測量史第三輯》第二章可資紀念重要事蹟。此議題相關訊息:(1)台灣海域礦區探勘,始自1970年政府公佈我國海域石油探採條例及五大礦區;1970年10月15日,行政院宣布劃定「五大海域石油礦保留區」;釣魚臺位於第二保留區(臺灣北端的東海海域,西邊以中國大陸海岸為界,東邊以沖繩海槽中線為界)內。(2)東北亞「海域石油之爭」發生在1970 年代。
*4.內政部於1985年7月~1989年6月委聯勤總部第401廠製作生產經建《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第一版(261幅)。主要是參用軍用版L8001第一版(1977~1980年)編修生產。後續辦理了第二版(1992~1996年)、第三版(1999~2002年,數化版),2003年起再辦理第四版。
*5.軍用ed.1圖外整飾說明是運用1971年1月航攝立體製圖的1/10,000圖資(此應該是指1/10,000釣魚臺列嶼特種圖,時間與內文專案說明不同)及百萬分之一「106號」海圖編纂繪製,並註有”民國59年實地調繪”,關於此點,在1/10,000特種圖中並沒有註明,在測量製圖廠沿革史(民國60年)中也沒有記載,故存疑之?據當年陸軍5802測量連測量先進口述,民國60年是有任務要登島調繪,因受氣候影響而放棄了。軍用ed.2係1988/06發行,相關島嶼部分與方格網標註還是延續ed.1的圖資,顯然尚屬老五萬圖格局,唯海部資料有更新採用了”民國73年0360號海圖”。
*6.新圖幅(15'×15')L7001,老五萬參考橢球體係採GRS-1924/1930國際橢球體;新五萬則是採GRS-67,編圖控制點是運用1980年新公布的《台灣地區三角點成果表》成果。
*7.實況是直接引用自1/50,000軍用ed.2(1988年)的圖資成分較大,唯由六度方格網改編採用二度方格網。
參考文獻: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呂建良(2012),東海油氣田爭端的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季刊,Vol.51 No.2(2012/6),pp. 101-132,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許哲明(2015),首幅表現釣魚台測繪之歐洲古地圖,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每月一圖(2015/5)。
許哲明(2015),我國最早一幅實測大比例尺釣魚臺地圖,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每月一圖(2015/9)。
聯勤總部測量署(1974/8),《國軍測量史》第三輯(1968/7〜1973/6)。
David Rumsey Historical
Map Collection.
https://www.davidrumsey.com/luna/servlet/RUMSEY~8~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