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早期台灣中比例尺地圖


    早期台灣地區之中比例尺地圖*1主要有日製版1/200,000輯製圖與帝國圖,及美製版1/250,000地形圖與聯戰圖。在中央研究院與國防部第401廠執行歷史地圖數位典藏專案成果當中,已檢整之圖資參閱表1

台灣地區之中比例尺地圖檢整統計表(18971966)

日治初期,殖民政府為對整個台灣做全盤的快速了解,故於領台期間,繪製了許多比例尺小於十萬分之一以下的台灣全島地圖,其中有單幅,也有圖組;主要有二套二十萬分之一圖組:
一、臺灣假製二十萬分之一圖 (1897-1898)
此假製圖係輯製版,是日軍攻佔台灣過程中,陸地測量部隨軍隊前進,進行展測工作,其後根據1895年前後的二萬分一或五萬分一的實測地形圖所編纂繪製而成,圖幅範圍為[經差緯差40'];當年因測繪人員無法深入山地實測,只能以有限資料推測,對於山川地勢、原住民部落分佈的描繪與實際位置誤差頗大;即是未施用三角控制測量,精準度不甚理想由於這套圖組是在臺灣地區尚未歷經日本殖民統治洗禮,且實施「市區改正計畫」、或公共建設之前輯製(編纂)而成。透過此圖組地形圖不僅可以解讀臺灣地區在清末日治初期尚未被日本人實行空間改造以前,各個傳統漢人聚落街庄的空間結構與土地利用外,而且也是目前唯一一套可以概覽百年前全島的河道、聚落、交通運輸路線、農田水利、天然溝渠與埤圳等具體的空間資訊的小比例尺地圖。全圖組計有:臺北、蘇澚、抜仔庄、卑南、紅頭嶼、小紅頭嶼、新竹、臺灣(參閱圖1)、嘉義、臺南、鳳山、南岬、澎湖島、大嶼等14幅,全數於明治30編纂完成於明治3031(1897-1898)發行。民國33(1944) 軍事委員會軍令部第四廳(民國35年改制為國防部測量局) 將此日製《臺灣假製二十萬分一圖》之河道、湖泊等水體加套印藍版複製為「雙色複製版」發行參閱圖2(臺灣)

1 臺灣二十萬分一輯製圖_臺灣 (1898)

2 臺灣二十萬分一輯製圖(雙色複製版)_臺灣 (1944)

二、臺灣二十萬分一帝國圖(1932-1934)
帝國圖係日本用來彰顯日本帝國版圖,包含日本本土及其殖民地台灣、庫頁島及千島群島,係由較大比例尺的實測基本圖編纂而成,圖幅涵蓋[經差緯差40']面積頗大,可提供大區域的聚落景觀研究之運用。本圖組涵蓋區域及分幅方式與18971898年發行的臺灣假製二十萬分之一圖(單色)大多相同(除東北角及東南角外參閱圖3)其編纂主要參考歷年測繪資料採用五萬分之一地形圖簡化縮編而成,山地區域則運用總督府警察本署測繪之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不足者再採用三十萬分之一台灣全圖等圖資編纂完成,多色印刷發行日本陸地測量部於昭和713(19321938)發行普及版,包括有:彭佳嶼()、臺北、蘇澳、花蓮港(原稱抜仔庄”)、臺東(原稱卑南”)、紅頭嶼、新竹、臺中(原稱台灣參閱圖4)、嘉義、臺南、高雄(原稱鳳山”)、鵞鑾鼻(原稱南岬”)、澎湖島、大嶼等14(減了小紅頭嶼)日本參謀本部因要塞地帶圖資管制*2及戰爭需要,於昭和19(1944)增補修訂再發行應急版(秘外部)參閱圖5(高雄)聯勤測量處(國防部測量局於1950年改制)19501953年將此日製《臺灣二十萬分一帝國圖》(四色)複製單色版發行參閱圖6(“臺中")

3 臺灣二十萬分一輯製圖與帝國圖之圖幅接合表
[引用自https://rnavi.ndl.go.jp/chizu/tmp/g031.pdf補充說明]

4臺灣二十萬分一帝國圖_臺中 (1934) 普及版

5臺灣二十萬分一帝國圖_高雄 (1944) 應急版(秘外部)

6臺灣二十萬分一帝國圖(單色複製版)_臺中 (1953)

就這1/200,000輯製圖與帝國圖四版本之對照圖請參閱圖7從此小區域可略悉交通線的改變海岸線的變化地名的更新等等日製版輯製圖與帝國圖圖組發行年份對照如表2所示

7 輯製圖與帝國圖四版本之對照圖

日製台灣1/200,000圖發行對照表

美國陸軍製圖局(AMS)19441945年發行中國地區的《二十五萬分一全國地形圖》,台灣地區計有12圖組號L593(參閱圖8)以【台中】幅(圖號Sh.4,範圍是經度120˚-121˚,緯度24˚-25˚)為例(參閱圖9),係第一版(1944),沿用日系規格,採多圓錐投影繪有1909年海福特橢球體之世界多圓錐萬碼方格網,主要是採用日製1/200,000帝國圖編纂,並經最新圖資修測,以多色印刷發行。相關聯的L591(今琉球群島)L592(今先島諸島)均是同系列之圖組。圖幅範圍涵蓋為1˚ x 1˚(大小有45 x 41 cm或更小),其面積比大比例尺地圖大,可作較概觀性(戰略)的規劃和運用。

8 二十五萬分一全國地形圖L593台灣地區圖幅接合表

9 二十五萬分一全國地形圖L593_Sh.4臺中ed.1 (1944)

聯勤測量處於1950年運用美製舊圖框(1˚x1˚)圖組圖資(採多圓錐投影)重新分幅為[緯差1˚●經差1˚30']13*3再譯註翻印;參閱圖10。其圖號係採用行列兩數字;除了世界多圓錐方萬碼方格(紫色),另有防空坐標(綠色)

10_1二十五萬分一中國東南區圖L581_台灣地區圖幅接合表

10_2二十五萬分一中國東南區圖L581_8125臺中ed.1 (1950)

美軍AMS19501951年製作《二十五萬分一中國地形圖》,台灣地區計有6,圖幅範圍是[緯差1˚●經差1˚30'](五幅)[緯差1˚●經差1˚45'](一幅)圖組號則訂為L594(參閱圖11)。以12為例,主要是採用19271951年大比例尺地形圖編纂及19471949年航照修測製作,採橫麥卡托投影註有國際橢球體 (GRS-1924/1930)UTM萬公尺方格網及萬碼世界多圓錐方格標註以多色印刷發行。其圖號係採IMW(國際百萬輿圖)圖號(NG 51)再分1216序號組成。聯勤測量處於1973年發行本製譯註版第三版時(第二版1963年發行)NF51-5幅採破圖幅方式編纂參閱圖13,即L594_ed.3只有五幅

11 二十五萬分一中國地形圖L594台灣地區圖幅接合表

12 美製譯註版二十五萬分一中國地形圖L594_NF51-5高雄ed.1 (1951)

13 本製譯註版二十五萬分一中國地形圖L594_ NF51-5高雄ed.3 (1973)

之後,美軍國防製圖局 (DMA,係由AMS改制而來)再發展製作二十五萬分之一三軍聯合作戰圖(Joint Operations Graphic, JOG),有空圖與陸圖兩種,即圖組(Graphics Series )1501A (Air) 1501 (Ground)圖組號第一個數字”1”,代表全球地區。這圖組標準分幅為[經差1°30'緯差]圖幅劃分與圖號編訂源自《二十五萬分一中國地形圖》唯圖幅之北、東處多出1.5cm重疊內容,以利與鄰幅拼合使用。台灣地區為精實幅數,經差依陸地適宜調整之精簡了NF51-9NF51-5幅採破圖幅方式編纂計有5參閱圖14
聯戰圖屬戰術戰略地圖,除一般地形資料外,並加印相關機場圖資等,專供聯合作戰使用。地形表現上,除了高度分層設色外,加繪地貌暈渲,並分區(15’x15’)標示最高點,以利地圖之判讀。因繪註有UTM坐標、地理坐標及世界地理坐標等三種地圖坐標,對各種目標報導相當方便。參閱圖1516

14二十五萬分一聯戰圖1501台灣地區圖幅接合表

15 本製譯註版二十五萬分一聯戰圖1501_ NF51-5高雄ed.1 (1971)

16 美製二十五萬分一聯戰圖1501_ NF51-5高雄ed.2 (1974)

綜合上述主要圖類各圖幅分幅概況參閱表3

台灣地區之中比例尺地圖主要圖類圖幅範圍對照表

註釋
1.中比例尺地圖,我國之定義沿用美軍制:1/75,0001/600,000;日本之定義:1/10,0001/100,000。本文標題不含1/100,0001/300,0001/500,000等地圖。
2.日治時期臺灣有基隆、澎湖、高雄三個要塞區。陸地測量部《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與《五萬分之一地形圖》在1920年代起陸續發行時,已經為要塞地帶的相關圖幅進行管制,部分遮蔽後再公開發行。1942~1943年間,由於中日戰爭等因素,隨著人文與自然環境的變遷而實施修正測圖;到了二戰後期,因為戰事緊迫,台灣軍司令部於1944/81945/2施行空中寫真(航空攝影)以進行應急修正測圖
3.《二十五萬分一中國東南區圖》L581第一版(1950)計檢整37幅,台灣地區有13參閱表1的第10 
       4.本文改寫自中華民國地圖學會_每月一圖(2014/102014/12)
早期台灣中比例尺地圖(1/2)_日製版二十萬分之一帝國圖
http://www.ccartoa.org.tw/news/2014/141017.html
早期台灣中比例尺地圖(2/2)_美製版二十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http://www.ccartoa.org.tw/news/2014/141209.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帕蘭子午儀文物芻探

  一、緣起 肇始於 96 年 11 月 3 日 到桃園中正嶺參加中國測量工程學會理監事會議時,聽聞王偉強學長提起 趙錫民 老師正接受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辦理「 G. Prin Paris 子午儀歷史考察與功能運作」的委託研究案;再者於工博館英文網頁上看到【 See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