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大陸地區二十萬分一民國圖


軍用中尺度地形圖屬戰術戰略圖,最早於19世紀末葉產製的是1/200,000圖,或1/300,000*1,發展到20世紀40年代以後就是1/250,000(地形圖、聯戰圖)為主流,直到現在。在中央研究院與國防部第401廠執行歷史地圖數位典藏專案成果當中,檢整出相關1/200,000圖資,如表1

1 1/200,000圖資檢整統計表

由表1析知1/200,000圖主要有德製(參閱圖1)、日製(參閱圖2)及本製。民國初年參謀本部製圖局及各省陸軍測量局運用實測1/50,000地形圖編製一般稱謂「民國圖」的1/100,000勘測調查圖及1/300,000省區聯界圖(部分地區為1/200,000)。本製1/200,000民國圖,初採46x30.5cm矩形圖廓,多面體投影1914年參謀本部第五局提出「十年速測計畫」後,改採德()製式的〔經差1°x緯差40'〕經緯圖廓,部分省區也有編製〔經差1°x緯差30'〕或〔經差1°x緯差1°〕(大幅版)地形圖。就第一次測製全國性地圖計畫,由於各省製圖資源各異,截至1929年成圖概況,如表2所示。
 
1_1 德製《直隸山東輿地圖》圖幅接合表(1907)
〔德國於18971114日侵略膠州灣後,擴展到山東、直隸的測繪成果〕

1_2 德製《直隸山東輿地圖_北京E10(1907)

 
2_1 日製《台灣二十萬分一輯製圖及帝國圖》圖幅接合表

 
2_2 日製輯製圖臺灣二十萬分一_台北(1897)

2 1912-1929年全國速測1/50,000、編製1/200,000地形圖統計表
 
1/200,000民國圖是依參謀本部第五局訂頒的《二十萬分一地形圖編纂規則》(1914)來執行,並根據《二十萬分一圖略圖式》(1913)繪製。主要地物要素有:居民地、道路、水系、渡口、橋樑、通訊線、學校、省縣界等;地形依等高線表現,首曲線以實線表示,半曲線以虛線表示,基本等高距50米,曲線無數字注記,高程注記點甚少。當年測圖前由中央製圖局將每幅的圖廓線及圖內清代天文點先行印在編稿圖紙上,再分發到各省陸軍測量局。圖幅編號採「行列編號法」,以「北京」幅為"中行中列"向四周遞推,如「合肥」幅為"東一行南十六列"。圖廓外註有圖名、圖號、圖幅接合表、比例尺、調查製圖時間、作業單位、採用圖式版本及高程起算面等。圖面有方格,每方經緯度差值10'5 ',內圖廓外無注記。1/200,000民國圖主要係供軍事部門使用,圖面粗略,高程注記點過稀,點線矛盾處處可見。就其成圖方法(編纂)而論,與1/100,000勘測圖是相同作法;但其主要缺點是:不測二等天文點以資控制,而概以清代所定經緯度*2為準。因清代天文點經緯度誤差甚大,縣城之間相對位置與實地不符,測圖時僅"以縣城為根據分向四周勘測,當然無法接圖"。另外,重要地物之間距離多數以步量求得,而同一里程,同一地勢,不同人的步量結果有時竟相差一倍有餘,故此類地圖精度不佳。

另廣東省製作有1/200,000大幅版圖(1929),其圖廓為x1°(計有11),係運用1/100,000勘測圖縮編印製。參閱圖3。同地區x40'廓圖1/200,000圖係運用實測1/50,000地形圖縮編繪製,並經外業調繪修測後印製而成。參閱圖4

3 廣東省二十萬分一民國圖「廣州市」(1929年版) 1°x

4 廣東省二十萬分一圖「廣州市」(1935年版) 1°x40'

註釋
1.參謀本部陸地測量總局發行的《民國二十五年製圖統計》,1/200,000圖稱「調查圖」(另有文獻稱「勘測調查圖」,本文概以「勘測圖」稱之,較合乎與「實測圖」對照)1/300,000圖稱「編纂圖」。兩者成圖方式很類同,而當年是以1/300,000圖為主。
2.1/100,0001/200,0001/300,000民國圖之編纂控制基礎大多是採用《皇輿全覽圖》(1718)的天文點和三角測量成果。
3.本文修訂自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網頁_每月一圖(2016/9)本製版二十萬分一地形圖
http://www.ccartoa.org.tw/news/2016/16092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帕蘭子午儀文物芻探

  一、緣起 肇始於 96 年 11 月 3 日 到桃園中正嶺參加中國測量工程學會理監事會議時,聽聞王偉強學長提起 趙錫民 老師正接受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辦理「 G. Prin Paris 子午儀歷史考察與功能運作」的委託研究案;再者於工博館英文網頁上看到【 See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