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發表於國立編譯館編譯論叢第一卷第一期(2008/9) https://ctr.naer.edu.tw/v01.1/ctr010116.pdf
壹、前言
先前提出「外國地名譯寫導論」(許哲明等,2007)一文,論述外國地名迻譯過程中應有的基本概念,首應了解地名要素與構詞,以避免於轉譯中失真;再者,提出譯寫原則,一般通則是名從主人、約定俗成、比照表示與專音通意(專名音譯,通名意譯),同時也律定迻譯規範(即凡例),以供譯寫(conversion)、審譯之遵循。外國地名譯名常被抱怨的兩點,一是譯音(名)不準,另是一名多譯,而讓人無所適從。由於世界上民族繁多,語言複雜,歷史錯綜,書寫不一,無疑的外國地名譯名是一項涉及廣泛知識,綜理推新,十分細緻繁雜的工作。本文進一步提出外國地名譯寫研析的作法,首應對地名國際標準化與漢字化地名(包括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國地名)轉寫標準有所理解,將有助於譯寫過程的準確性;再者透過地名資料庫及相關地理背景資料之綜合分析來確定合適之譯名,使具有可「信」、「達」意之境;對於各種語言譯詞之選用,如由各種傳媒視之,往往是五花八門,除運用現有網路之語言翻譯機外,應該建立各語言地名譯寫表(conversion table)以為參考遵循,使地名譯詞時能有更優「雅」之意。
貳、地名國際標準化之認知
世界上語文形式多樣,據研究現行通行者也有八十幾種(參閱附錄1),而影響較廣的有拉丁語(Latin language,亦稱羅馬語Romanic
language)、漢語(Sinitic language)、阿拉伯語(Arabic language)、西里爾語(Cyrillic language,或稱斯拉夫語Slavic language),而目前聯合國官方語文有六種: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這三種屬拉丁語族)、俄語(屬西里爾語)、阿拉伯語、漢語。總括而言,以拉丁語影響最廣,係因拉丁語最初是義大利半島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語言,屬古代印歐語系義大利語族(Italian),從公元前五世紀初羅馬成立共和國後成為共和國的官方語言,直到公元五世紀共一千年間,拉丁語是歐洲一個最強大的政治實體的語言。通過拉丁語,古典希臘語中的豐富蘊藏傳到了近代歐洲;從拉丁語中派生出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羅馬尼亞語等近代語言。十六世紀後西班牙與葡萄牙勢力擴張到整個中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稱「拉丁美洲」;而基督教普遍流傳於歐洲後,拉丁語更加深其影響力,從歐洲中世紀至二十世紀初葉的羅馬天主教採為公用語,學術上論文也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
地名國際標準化(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geographical names)即在全球範圍內統一、規範地名的書寫,實現地名的單一“羅馬化”(romanization),或稱“拉丁化”(latinization)(UNGEGN,
2000)。聯合國在1967年召開的第一屆地名標準化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s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Geographical
Names, UNCSGN)上即對各國地名標準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並建議使用非羅馬字母文字的國家,按科學的原則,製訂一套國際公認的該國文字單一羅馬字母的地名拼寫法,供國際使用。1972年第二屆UNCSGN對地名國際標準化作了進一步的定義,包含有三層含義︰一、各國要使用統一的書寫形式使國內地名標準化;二、使用非羅馬字母文字的國家,提供一套羅馬字母拼寫的標準方案;三、製訂一套國際公認的不同語言文字書寫系統之間對應的轉寫(transliteration)規則,以便將地名從一種語言轉寫成另一種語言。
轉寫是不同字母表字符之間的轉換,主要目的在於為每個字母或字母組合表達出相應的一個字母或字母組合,而不在於求得實際發音;因而,字符轉換時常注重形體一致而忽略了發音是否相同。由於字符之間的轉寫是唯一的,因而也是可逆的。由於羅馬字母及其組合在不同語言中的讀音或多或少有些差異,地名的國際標準化只能是書寫形式的標準化,讀音上的出入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地名單一羅馬化主要是求拼寫形式相同,而讀音一致性是次要的。
按UNCSGN要求︰羅馬字母文字國家的地名,以本國的拼寫形式為準;非羅馬字母文字國家,要提供一種具有官方地位的本國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方案(1977年在雅典召開的第三屆地名標準化會議中決議中共提出的漢語拼音方案);各國主權範圍以外的地名,由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討論確定。就非羅馬化語文(此未含漢語),相關的ISO標準(參閱附錄2)有:
*ISO 9 是一個把西里爾字母(俄語、白俄羅斯語、烏克蘭語、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語、馬其頓語、阿布哈茲語、阿爾泰語、布里亞特語、楚瓦什語、卡拉切-巴爾卡爾語、摩爾多瓦語、羅塞尼亞語、烏德穆爾特語和高加索語言)羅馬化的系統。
*ISO 233 是一個把阿拉伯字母(阿拉伯語、波斯語和烏爾都語)羅馬化的系統。
*ISO 843 是一個把希臘語羅馬化的系統,即把希臘字母轉寫為拉丁字母。
另地名國際標準化工作中,聯合國地名專家小組 (United
Nations Group of Experts on Geographical Names, UNGEGN)除了針對地名研究其歷史及變遷之外,在專業詞彙上也有相當完整的研究,1984年即已發行了《地名標準化所用技術詞彙》,歷經修訂和更新,至2000年發行了4.1版《地名術語詞彙(Glossary of Toponymic Terminology)》,此是地名學研究與外國地名譯寫研析工作者的最佳參考工具。參閱附錄3,其中如:【endonym,當地語地名】、【standardized endonym,標準當地語地名(指的是有許多不同語言或方言,但是以當地的官方語言為準) 】、【exonym,外來語地名】。例如表1所列:義大利首都羅馬的義大利語Roma是當地語地名,英語的Rome是外來語地名;英國首都倫敦London(當地語地名),法文稱為Londres(外來語地名);現在西班牙語稱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為Ankara,不用以前的外來語地名Angora;波蘭首都華沙的波蘭語是Warszawa(當地語地名),英文稱Warsaw(外來語地名);2005年韓國政府要求首都的漢語名,從外來語地名漢城改為標準當地語地名首爾(Seoul)。聯合國建議把外來語地名的使用盡量減至最少。
表1. 當地語地名與外來語地名對照表(例)
參、漢字化地名轉寫之探索
外國地名譯寫,係指拼音字地名與漢字地名兩種語言間的語音和形態,或兩種文字間的轉換過程,由音譯(transcription)或轉寫來實現(杜祥明等,1998)。由於中文的文字是使用漢字而非拼音字,因此對於使用拼音字的地名來說,需要將有關的拼音字的發音漢字化,才能變成中文地名;例外的是日語、韓語、越南語,其譯名一般使用原文的漢字(或改寫)。
日本:日語的書寫體系中存在很多借用的漢字(漢語漢字)或和製漢字(如:峠、渋、栃等等),日語有兩套表音符號:平假名和片假名,同時也可以使用羅馬字書寫成拉丁字母。同一個漢字因為使用的需要,在日語中的不同系統有不同的發音;其最明顯的就是同一個漢字在一般語言或姓名或地名中分別有不同的發音。地名都使用假名和漢字,或羅馬字,一般可借助於《日漢英對照--日本地名辭典》來譯寫。
韓國:雖然自1970年代開始已經停止使用漢字,但70年代以前,韓語的漢字使用量極高。所以,絕大多數的地名都有其正確對應的漢字,為尊重當地,務必要使用原來的漢字,假使沒有對應漢字的話,韓國官方建議採用拉丁化的名稱。有關韓國各地地名的漢字,可參考有關地區的中文版地圖;假若沒有中文版地圖,可參考當地的舊地圖。
越南:越南語的發展過程大致可分成四個階段(阮江靈等,2006):一、原始越南語,四千多年以前;二、漢語傳入越南並在越南發展,從公元前二、三百年直到十六、七世紀;三、形成漢喃字(Chu Nom),又稱【字喃】(以漢字為素材,運用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模式來表達越南語的文字,其在越南古代文字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與朝鮮的諺文、日本的假名相同),約從十二、三世紀開始;四、越南文字被拉丁化,形成所謂“國語字”(Chu Quoc Ngu),十六、七世紀至今。越南語中的每一個詞都有一個對應的漢音詞,故越南地名,儘量找到原來使用的漢字,如果不行就參照「越南語對應漢字表」。
每一地理實體(geographic feature)均有其標準地名(standardized name),即地名機構對某一地理實體的多個名稱所批准的首選名稱,餘則是別名(variant name)。例如:Cape Town(開普敦)是標準地名,Kaapstad(卡普斯塔德)則是其別名。【BGN standard:Cape Town, variant:Kaapstad】。就漢字化地名而言,一些地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有地名的專門官方機構和官方標準。
新加坡:新加坡華文媒介統一譯名委員會(Translation Standardisation
Committee for the Chinese Media, Singapore)負責華文媒介譯名的標準化。可以從聯合早報網 (http://www.zaobao.com/)進入其所建置的「統一譯名網」,其涵蓋有各種詞彙,包括科技、財經、人名、地名和新加坡的住宅區名字等。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隸屬馬來西亞新聞部)負責制訂和統一國內外中文媒體的馬來西亞名詞中文譯名及詞彙。如果詞彙理事會尚未翻譯,或是存有爭議,首先查找馬來西亞中文報紙(星洲日報,馬來西亞最大的中文報紙),觀察中文報紙的翻譯方法;再者,如果同時存在幾種翻譯,使用任何一個都沒問題,直到有官方定論為止。
特別要指出的是中國大陸對於外國地名漢字化(譯名)作為既深且廣,最早係由中國地名委員會組織專家學者為世界50多種語言製訂了「漢字譯音表」,每種語言可能出現的音節,都指定音譯漢字;譯名以音似為主,形似為輔;地名通名意譯,編訂有世界不同語言地名通名的中文名稱。中國大陸對於外國地名,係以參照1998年中國地名委員會編《外國地名譯名手冊》為主,也可參照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年編輯出版的《世界地名錄》和知識出版社1988年編輯出版的《世界地名譯名手冊》,無現成譯名可循的地名,則根據地名委員會的《外國地名漢字譯寫通則》音譯之。
肆、外國地名譯寫運用之工具
一、地名資料庫查詢
現今網路中已有的形形色色各類地名資料庫(geographical
names database)或網頁(web)均能提供一般地名查詢或圖形化查詢,可獲得相關的地名資料表(tables)或顯示地名所在位置之地圖或衛星影像圖。運用這些地名資料庫可確定各外國地名之「形」、「位」,即對該地名正確的拼寫和地理坐標的取得有很大的助益。依區域指標這些地名資料庫可概分為三大類:
(一)全球性(world):
*國際地名查詢系統(GEOnet Names Server, GNS)
http://geonames.nga.mil/ggmaviewer/MainFrameSet.asp
*乏晰地名錄(The Fuzzy Gazetteer, Fuzzyg)
http://tomcat-dmaweb1.jrc.it/fuzzyg/query/ (FuzzyG v2.1)
*多層次地圖(Multimap)
http://www.multimap.com/maps/
*地球旅行指南(Earth-Viovio)
http://www.viovio.com/travel/
*微軟Encarta百科全書世界地圖集查詢系統(World Atlas-MSN Encarta)
http://encarta.msn.com/encnet/features/mapcenter/map.aspx
*蓋茨地名百科全書(the Getty Thesaurus of Geographic Names)
http://www.getty.edu/research/conducting_research/vocabularies/tgn/
*地理空間資訊查詢系統(Geographic and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earch)
http://www.earthsearch.net/
*全球地名錄(Global
Gazetteer)
http://www.fallingrain.com/world/
*木迪地名索引(Index Mundi)
http://www.indexmundi.com/
*旅遊雜誌地圖網(Travel Journals Net)
http://www.traveljournals.net/explore/
*谷哥世界地名錄(Maplandia)
http://www.maplandia.com/
*搜尋系譜圖(Search WeRelate)
http://werelate.org/wiki/Special:Search?place=Band-e+Sar+Qom+&locatedIn=&scope=wr&namespace=place
*世界城市資料庫網頁(WorldCityDB.com)
http://www.worldcitydb.com/
*全球搜尋網(EearthSearch.net)
http://www.earthsearch.net/
(二)國家級(countries)
*美國地名資訊系統(The
Geographic Names Information System, GNIS)
http://geonames.usgs.gov/
*美國戶口普查局美國地名錄(U.S. Census Bureau U.S. Gazetteer)
http://www.census.gov/cgi-bin/gazetteer/
*加拿大地名查詢系統(Querying Geographical Names of Canada)
http://geonames.nrcan.gc.ca/search/search_e.php
*澳大利亞地名錄(Gazetteer of
Australia)
http://www.ga.gov.au/map/names/
*英國地形測量局地名錄(UK Ordnance Survey’s Gazetteer)
http://www.ordnancesurvey.co.uk/oswebsite/freefun/didyouknow/
*愛沙尼亞地名資料庫查詢系統(Query
the Place Names Database of EKI)
http://www.eki.ee/knab/p_ee_en.htm
*法國衛星地圖網頁(Geoportail,
France)
http://www.geoportail.fr/
*希臘旅遊網頁地名查詢(Greek
Travel Pages)
http://www.gtp.gr/
*紐西蘭地名資料庫(New
Zealand Geographic Placenames Database)
http://www.linz.govt.nz/apps/placenames/index.html
(三)地區(州)級(region / state)
*南極地區綜合地名錄(Composite Gazetteer
of Antarctica)
http://www3.pnra.it/SCAR_GAZE
*南極地名錄(Antarctic Gazetteer)
http://aadc-maps.aad.gov.au/aadc/gaz/search_names.cfm
*美國華盛頓州地名資料庫(Washington Place
Names Database)
http://search.tpl.lib.wa.us/wanames/
*加拿大西北地區地名資料庫(Place Names Database
-Northwest Territories)
http://pwnhc.learnnet.nt.ca/databases/geodb.htm
外國地名譯寫過程中,對於地名結構及地名要素中的「形」、「類」、「位」,依經驗主要善用【國際地名查詢系統(GNS)】或【乏晰地名錄(Fuzzyg)】來解析已足夠,儘簡介於後。
(一)國際地名查詢系統(GNS)
國際地名查詢系統(GEOnet Names
Server, GNS)係美國國家空間情報局(The 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 NGA)與美國地名委員會(The U.S. Board on Geographic Names, BGN)所提供查詢世界各國地名(不含美國與南極地區)的一個資料庫,計包含有約400萬個地理實體,約550萬個地名。地名除城鎮、知名地方外,也包括河川、湖泊、公路、隧道、學校等。透過查詢(舉例如圖1.&圖2.),可獲知地理實體之現行標準地名或相關的別名,每一個正名具有所屬的國家、行政區域、緯經度或地圖,及地理實體分類等資訊。
圖1. 查詢GNS-義大利地名「Firenze」
圖2. 義大利地名「Firenze」查詢GNS之結果
GNS資料庫之特色:
1.具備乏晰(fuzzy)功能,查詢時相關或相近地名詞彙均會顯現。由於地名型式有六種(慣用地名、標準地名、別地、歷史地名、未確認地名及暫用地名),相近的地名不論任何國家地區均以反黃區塊表示出來。
2.一般只要輸入專名即可查詢到成果,但顯現出來的相關地名詞若太多,則不易判別真正所需者;因而,可能要點選一些輔助特徵,例如國家地區名,或地理實體類型等等,則較易獲得真正所要查詢的地名。
3.查詢填入地名時,某些有附加符號的字母,則按與其對應形式的字母取代之。例如å、ä、ã、â、á=a;ç=c;ê、é=e;î、ī、ï=i;ł=l;ø、ô=o;ŝ、ş=s。;另「'」,則以空一格表示。
4.美國地名不在此資料庫中,另可查詢USGS的地名資訊系統(The Geographic Names
Information System, GNIS)中的國內地名資料庫,或美國戶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美國地名錄。南極地區地名亦不含,另可查詢南極地區綜合地名錄(Composite Gazetteer of Antarctica)
5.網頁係2008年3月25日最新更換之版本,與前版最主要差異是顯示的欄項由11種簡化為5種,且增列了地圖,對地名資料的閱讀更為清晰明確。
(二)乏晰地名錄(Fuzzyg)
Fuzzyg資料庫是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聯合搜尋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 JRC)的一項服務,收錄有7,205,433個地名。即使不知道地理實體的確切名稱,經由與數字地圖檔案的聯結,可獲得一串近似地名。透過查詢(舉例如圖3.&圖4.),可獲知地名之屬性、所屬國家與政區及地理坐標等資料。
圖3. 查詢Fuzzyg-義大利地名「Firenze」
圖4. 義大利地名「Firenze」查詢Fuzzyg之結果
二、背景資料解析
主要在解析地名要素中的「義」,以供譯註時參酌,以免誤解。可善用網路資源,透過Google(http://www.google.com.tw/)或Answers.com(http://www.answers.com/topic/)等搜尋工具來了解地名的一些地理或歷史上的背景資料(必要時),以供譯寫之參考。(如圖5)
圖5. Answers.com搜尋「Firenze」例
三、語文翻譯
地名要素中的「音」,可透過查詢地理辭典(Eeographical Dictionary)、語言翻譯工具或地名譯寫表等等,以利於做出合宜之譯詞。
(一)地理辭典
《外國地名譯名(44年版)》凡例指出「各國地名之讀音以採用Webster地理辭典為主。」(國立編譯館,1979),《外國地名譯名(84年版)》凡例亦指出「各國地名之讀音以採用Webster’s New Geographical
Dictionary(1977)為主。」(國立編譯館,1995);很顯然《外國地名譯名》編譯過程中有關讀音部分主要是參考《梅林韋伯斯特地理辭典(Merriam-Webster's Geographical Dictionary)》的資料,該辭典出版概況:
1.《韋伯斯特地理辭典(Webster's Geographical Dictionary)》:1949年在春田市(美國麻州)的G. & C. Merriam Co.出版,1293頁,內含有40,000則地名,每則地名具有地理與歷史的資料,及其讀法。(此版是《外國地名譯名(44年版)》參用之版本)
2.《韋伯斯特新地理辭典(Webster's new Geographical Dictionary)》:1972年出版,具有47,000 則地名。(此版是《外國地名譯名(84年版)》參用之版本)
3.《梅林韋伯斯特地理辭典(Merriam-Webster's Geographical
Dictionary)第三版》:1997年出版,具有48,000則地名。
4.《梅林韋伯斯特地理辭典(Merriam-Webster's Geographical Dictionary)第三版修正本》:2001年出版,具有54,000則地名。
此地理辭典(參閱圖6之舉例)係按字母順序編排的地理地名詞彙,每一詞條都有解釋或說明資料(有些還有附圖),及其讀法,而讀法乃是參閱重點。同時也可利用其網頁Merriam-Webster OnLine Search(http://www.m-w.com/)來聽其讀音(參閱圖7之舉例)
圖6. 地理地名詞彙例
(Merriam-Webster's Geographical Dictionary, 3rd ed, p.103)
圖7. 地理地名詞彙例(可聽其讀音)
(二)參用網路資源,例如Google翻譯(http://www.google.com.tw/translate_t?hl=zh-TW)(圖8)或線上字典(http://www.perfect168.com.tw/dic_many.htm)(圖9)等來確定地名或解釋文詞之音與義。
圖8. Google翻譯例
圖9. 線上字典翻譯
(三)編製地名譯音表
目前網路維基百科中外語譯音表(計有56個,
很顯然運用該表應該要能靈活變通,因為會有不正常的「例外」或沿襲的「慣譯」。因為漢文有「表意性」特點,凡是漢字前後結合後,產生望文生義而影響使用效果的,可考慮用近音漢字,以示靈活。另凡出於政治、外交、軍事、文化等特殊考量,個別譯名即使發音不準,也就以「例外」來處理。例如:國名及首都譯名,以外交部公布之譯名為準;像巴拉圭首都Asuncion,若依表譯【阿孫西翁】/ä-sūn'syōn'/,依前述靈活原則可改譯為【阿孫匈】,但外交部譯名為【亞松森】,則以此為準。再者凡屬沿用已久,影響較大,社會公認,已約定成俗的譯名,則列為「慣譯」。例如:「New~」之譯詞,原則:「分拼」採意譯【新~】,「連拼」採音譯【紐~】,唯「New York」【紐約】即係「慣譯」;「New Zealand」我國係慣譯為【紐西蘭】,大陸則按原則譯為【新西蘭】;「New Haven(英)」我國慣譯為【紐哈芬(英)】,係按標準拼寫Newhaven(英)來譯的;另New Haven(美)則是依原則譯為【新哈芬(美)】。
伍、外國地名譯寫之具體作法
一般對外國地名譯名常就字面發音(大都以英語)譯之,其實應該要有所剖析後再譯之,才不致失真。就多年來參與國立編譯館「外國地名譯名審譯委員會」審譯工作經驗,提出具體作法如下:
1.外國地名翻譯時,可由地名要素(形、類、義、音、位)及地名結構(專名、通名)切入之,同時主要考量語文(拉丁語、非拉丁語羅馬化等),輔以地理(地域性)及歷史(民族性)資料。
2.解析外國地名,首應明辨其「形」;再就「類」、「義」、「音」採「專名音譯,通名意譯」之原則來譯名;就「位」之確定,當然以地理坐標最為具體,而所在國也有參考指標性,因其除可確定以何語言翻譯外,同時也有地理位置概念。
3.就「形」,即地名結構,可分類如下列五種:
(1)專名(以居住地名最多)
*後者阿拉伯語地名是非拉丁語羅馬化之拼寫(備考欄註明者)。
(2)專名(地名之通名已省略,地圖上一般是以字體(山)及色相(河)來表現)
(3)專名與通名連寫(較不易辨識,常造成誤譯)
(4)專名+通名
(5)專名, 通名(原文是通名+專名)
4.外國地名會有不同語文的拼法,譯名有可能僅一種,例:Rome(Roma)【羅馬】;也可能各有譯名,例:Florence(Firenze)【弗羅倫斯(翡冷翠)】。
5.外國地名譯名常有被誤譯,若能對地名特性有概念,並善用網路資源加以解析,想必較能具「信」、「雅」、「達」之效。現舉一例(地名結構較不易辨識者)剖析如下:
中國時報 2007.05.14
丹麥「綠」島 電力自給還外賣
本報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坐落丹麥東岸外海,風景如畫的薩姆索島(Samso Island)原本沒沒無聞,自成一格。不過,近年來日本、荷蘭、南韓、瑞典等各國官員、民代和環保專家紛紛前來考察,因為該島能源自足,是全球抗暖化的典範。
Google
維基百科:珊索島(Samsø)
Wikipedia維基百科
Samsø is a Danish island in the Kattegat 15
kilometers (9 miles) off the
Answers.com
Samsø
This entry is from Wikipedia,……(此資料亦是引用自維基百科,內容均一樣。)
Fuzzyg
Samsø Denmark, Århus Amt (island) [Lat: 55°52'0'' N; Long: 10°37'0'' E]【桑斯島】
GEOnet
Names Server (GNS)
BGN
Standard:Samsø [55° 52' 00" N 010° 37' 00" E] 【桑斯島】
Generic Name: ø(island)
BGN
Standard:Samsø Kommune [55° 50' 00" N 010° 35' 00" E] 【桑瑟市】
Short Form:Samsø【桑瑟】
Generic Name: Kommune(municipality)
BGN Standard:Samsø Bælt Variant:Samsø Belt [55° 48' 00" N 010° 47' 00" E] 【桑瑟海峽】
Generic Name: Bælt(Belt)(strait)
外國地名譯名(84年版):Samso I.【桑索島】(P.826)
外國地名譯名手冊(北京):Samsø【薩姆斯島】(P.683)
※綜合研析:
(1)此地名的正確拼寫(形)是【Samsø】(專名與通名連寫),【ø】往往以【o】替代,故會有【Samso】。而【Samso I.】其中的island只是加註說明此地名屬性為島名而已。較佳的寫法是【Samso i.】(大寫I.是通名,屬於地名的一部分;小寫i.只是加註說明)
(2)此地名的「類」、「義」,即地名屬性要能確定,才不致誤譯之;而「音」就「名從主人」依丹麥語來譯。採「專音通意」原則,即專名音譯,通名意譯。在丹麥語中ø是【島】,sø是【湖】;故此地名有可能會錯譯成Samsø【薩母湖】(此地名不存在),而正確譯名是Samsø【桑斯島】;惟尚有一則第二級的行政區名Samsø Kommune,其往往簡稱為Samsø,而其中的通名「ø」已專名化,原則音譯之,故稱【桑瑟】,或全稱【桑瑟市】;Samsø Belt同樣的譯為【桑瑟海峽】。
(3)總結:Samso是島名(專名與通名連寫)譯為【桑斯島】,若是指政區名(專名)則譯為【桑瑟】。
6.另舉一例:Alsteran(stream),譯為【阿爾斯提蘭河】,是不對的;其原詞是Alsterån(位於瑞典南部卡爾馬省),ån是瑞典語通詞,【河】之意,故應譯為【阿爾斯特河】。其餘舉例如表2所示。
表2. 易誤譯之外國地名舉例
陸、結論
從2005年9月開始國立編譯館「外國地名譯名審譯委員會」針對新版《外國地名譯名》(第三版)增修展開審譯以來,除對原84年版中的地名(4萬2千多則),再加入2005年版大英百科(Encyclopædia
Britannica)大不列顛世界地圖集(Britannica World Atlas)索引內的地名(超過10萬則),逐則透過地名資料庫及相關地理背景資料的綜合分析(至2007年底審譯近1萬2千多則);即採取上述剖析方式,由地名要素及地名結構切入之,同時考量語文,輔以地理及歷史等背景資料,再確定各則外國地名之譯名,使得新審譯的地名更具有可「信」、「達」意、優「雅」之境,讓各界更能接受並善用之。
參考文獻
中國地名委員會編(2003)。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杜祥明,王淑萍 編譯(1998)。地名學術語詞彙(4.0版本)。引用自2007.11.20 http://gis210.sinica.edu.tw/document/%E5%
阮江靈,亓華(2006)。重新認識漢語借詞在越南語中的地位和作用。引用自2007.11.23 http://stevechoy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60909
吳鍾靈(1986)。論外國地名漢譯。地名學論稿(褚亞平主編,第165~170頁)。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超 主編(1990)。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洪振耀(2004)。The World Languages. 引用自2007.11.18 http://www.ling.fju.edu.tw/typology/worldlanguages.htm
許哲明,鄧國雄,石慶得(2007)。外國地名譯寫導論。國立編譯館館刊,第35卷,第3期,第91-96頁。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1979)。外國地名譯名(修訂臺一版)。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國立編譯館(1995)。外國地名譯名(二次修訂版)。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新華出版社(2000)。數字地名─地名資訊系統的理論及其應用。引用自2007.11.18 http://www.sinosign.com/ns_detail.php?id=946&nowmenuid=321&cpath=0227:0267:&catid=267
維基百科(2007)。中文官方譯名。引用自2007.11.2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6%96%87%E5%AE%98%E6%96%B9%E8%AF%91%E5%90%8D
Fuzzyg. Retrieved
November 20, 2007, from http://tomcat-dmaweb1.jrc.it/fuzzyg/query/
Glossary of Toponymic Terminology(Version
4.1). Retrieved November 20, 2007,
from http://www.ngi.be/NL/glossary/glossang-inf.htm/
Merriam-Webster(1997). Merriam-Webster's geographical dictionary, Third Edition. Springfield, MA:Merriam-Webster Inc.
Merriam-Webster OnLine Search. Retrieved January 3, 2008, from http://www.m-w.com/
NGA GEOnet Names Server(GNS). Retrieved April 25, 2008, from http://geonames.nga.mil/ggmaviewer/MainFrameSet.asp
附錄1:世界語文(The WORLD LANGUAGES)
1.漢藏語系 Sino-Tibetan Family:
(李方桂,1973)<http://www.3miao.net/viewthread-8341.html>
(1)漢語族 (Sinitic)(Chinese)
(2)藏緬語族 (Tibeto-Burman)
(3)苗瑤語族 (Mioa-Yao)
(4)壯侗語族(Tai-Kadai)
2.印歐語系 Indo-European Family:
(1)日爾曼語族 (Germanic)
(2)羅曼語族(Romance)或拉丁(Latin)、義大利語 (Italian)
(3)凱爾特語族 (Celtic)
(4)波羅的語族 (Baltic)
(5)斯拉夫語族 (Slavic)
東斯拉夫語支及南斯拉夫語支使用西里爾字母(Cyrillic),西斯拉夫語族使用拉丁字母(Latin alphabet)。
(6)印度--伊朗語族 (Indo-Iranian)
(7)希臘語族 (Hellenic)
(8)阿爾巴尼亞語族 (Albanian)
(9)亞美尼亞語 (Armenian)
(10)安納托利亞語 (Anatolian)
(11)吐火羅語 (Tocharian)
3.高加索語系 Caucasian Family:
(1)芬蘭--烏戈語族 (Finno-Ugric)
(2)薩莫耶得語族 (Samoyedic)
4.阿爾泰語系 Altaic Family:
(1)突厥語族 (Turkic)
(2)蒙古語族 (Mongolian)
(3)滿--通古斯語族(Manchu-Tungus)
5.古西伯利亞諸語言
Paleosiberian(Chukchi-Kamchatkan) Family
6.德拉維達語系 Dravidian
Family
7.南亞語系 Austro-Asiatic
Family:
(Ilia Peiros, 2004)<http://www.smso.net/Austro-Asiatic>
(1)Munda-Khmer:
孟--高棉語族 (Mon-Khmer)
蒙達語族 (Munda)
(2)尼科巴 (Nicobarese)
8.南島語系 Austronesian
Family:
(1)印度尼西亞語族 (Indonesia)
(2)密克羅尼西亞語族 (Micronesia)
(3)美拉尼西亞語族 (Melanesia)
(4)波利尼西亞 (Polynesia)
9.阿非羅--亞細亞語系 Afro-Asiatic:
(1)閃語族 (Semitic)~南部語支~阿拉伯语(al-Lughah al-`Arabīyah)
(2)柏柏爾語族 (Berber)
(3)乍得語族
(Chadic)
(4)庫施特語族
(Cushitic)
(5)埃及--科普特語族 (Egyptian-Coptic)
10.尼日爾--科爾多凡語系 Niger-Kordofamian Family:
(1)科爾多凡語族 (Kordofamian)
(2)尼日爾--剛果語族 (Niger-Congo)
11.尼羅--撒哈拉語系 Nilo-Saharan Family:
(Greenberg,
modified by Bender 1989)<http://www.answers.com/topic/nilo-saharan-languages>
(1)沙里--尼羅語族 (Chari-Nile)
(2)撒哈拉語族
(Saharan)
(3)馬巴語族
(Maban)
(4)科馬語族 (Koman)
(5)富爾語族(Fur)
(6)桑海語族(Songhai)
12.科依桑語系 Khoisan
Family:
(1)北部 (Northern)
(2)中部 (Central)
(3)南部 (Southern)
(4)哈札語族 (Hatsa)
(5)桑達威語族 (Sandawe)
13.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 Eskimo-Aleut
Family
14.納--德內語系 Na-Dene Family
15.大阿爾岡基亞語系 Macro-Algonquian Family
16.薩利什語系 Salish Family
17.瓦卡時語系 Wakashan Family
18.大蘇語語系 Macro-Siouan Family
19.佩努蒂亞語系 Penutian Family
20.霍坎語系 Hokan Family
21.阿茲台克--塔諾安語系 Aztec-Tanoan
Family
22.奧托--曼格安語系 Oto-Manguean
Family
23.大奇布查語系 Macro-Chibchan Family
24.吉-帕諾-加勒比語系
Ge-Pano-Carib Family
25.安地斯赤道語系 Andean-Equatorial Family
【資料源自:http://www.ling.fju.edu.tw/typology/worldlanguages.htm 2007.11.18。彙整補正,2008.3.19】
附錄2:非羅馬化語文,相關的ISO標準
1.西里爾字母羅馬化的系統。
ISO/R 9:1968 and ISO 9:1995 |
||||||||||
Cyrillic |
OCS |
CS |
Bulgarian |
Russian |
Belarusian |
Rusyn |
Ukrainian |
Serbian |
Macedonian |
1995 |
А а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Б б |
b |
b |
b |
b |
b |
b |
b |
b |
b |
b |
В в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Г г |
g |
g |
g |
g |
h |
h |
h |
g |
g |
g |
Ґ ґ |
|
|
|
|
|
g |
g |
|
|
g̀ |
Д д |
d |
d |
d |
d |
d |
d |
d |
d |
d |
d |
Ѓ ѓ |
|
|
|
|
|
|
|
|
ǵ |
ǵ |
Ђ ђ |
|
|
|
|
|
|
|
đ |
|
đ |
Е е |
|
|
e |
e |
e |
e |
e |
e |
e |
e |
Ё ё |
|
|
|
ë |
ë |
|
|
|
|
ë |
Є є |
e |
e |
|
|
|
je |
je |
|
|
ê |
Ж ж |
ž |
ž |
ž |
ž |
ž |
ž |
ž |
ž |
ž |
ž |
З з |
z |
z |
z |
z |
z |
z |
z |
z |
z |
z |
Ѕ ѕ |
dz |
dz |
|
|
|
|
|
|
dz |
ẑ |
И и |
i |
i |
i |
i |
|
i |
y |
i |
i |
i |
I і |
i |
i |
|
i* |
i |
i |
i |
|
|
ì |
Ї ї |
i |
i |
|
|
|
ï |
ï |
|
|
ï |
Й й |
|
|
j |
j |
j |
j |
j |
|
|
j |
Ј ј |
|
|
|
|
|
|
|
j |
j |
ǰ |
К к |
k |
k |
k |
k |
k |
k |
k |
k |
k |
k |
Л л |
l |
l |
l |
l |
l |
l |
l |
l |
l |
l |
Љ љ |
|
|
|
|
|
|
|
lj |
lj |
l̂ |
М м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Н н |
n |
n |
n |
n |
n |
n |
n |
n |
n |
n |
Њ њ |
|
|
|
|
|
|
|
nj |
nj |
n̂ |
О о |
o |
o |
o |
o |
o |
o |
o |
o |
o |
o |
П п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Р р |
r |
r |
r |
r |
r |
r |
r |
r |
r |
r |
С с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Т т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
Ќ ќ |
|
|
|
|
|
|
|
|
ḱ |
ḱ |
Ћ ћ |
|
|
|
|
|
|
|
ć |
|
ć |
У у |
|
|
u |
u |
u |
u |
u |
u |
u |
u |
Ѹ ѹ |
u |
u |
|
|
|
|
|
|
|
|
Ў ў |
|
|
|
|
ŭ |
|
|
|
|
ŭ |
Ф ф |
f |
f |
f |
f |
f |
f |
f |
f |
f |
f |
Х х |
ch |
ch |
ch |
ch |
ch |
ch |
ch |
h |
h |
h |
Ц ц |
c |
c |
c |
c |
c |
c |
c |
c |
c |
c |
Ч ч |
č |
č |
č |
č |
č |
č |
č |
č |
č |
č |
Џ џ |
|
|
|
|
|
|
|
dž |
dž |
d̂ |
Ш ш |
š |
š |
š |
š |
š |
š |
š |
š |
š |
š |
Щ щ |
šč |
št |
št |
šč |
|
šč |
šč |
|
|
ŝ |
Ъ ъ |
″ |
″ |
ă |
″ |
″* |
|
″* |
|
|
″ |
Ы ы |
y |
y |
|
y |
y |
y, ŷ |
|
|
|
y |
Ь ь |
′ |
′ |
′ |
′ |
′ |
′ |
′ |
|
|
′ |
Ѣ ѣ |
ě |
ě |
ě* |
ě* |
ě* |
ě* |
ě* |
|
|
ě |
Э э |
|
|
|
ė |
ė |
|
|
|
|
è |
Ю ю |
ju |
ju |
ju |
ju |
ju |
ju |
ju |
|
|
û |
Я я |
ja |
ja |
ja |
ja |
ja |
ja |
ja |
|
|
â |
』 |
|
|
|
″* |
″ |
|
″ |
|
|
』 |
Ѡ ѡ |
o |
o |
|
|
|
|
|
|
|
|
Ѧ ѧ |
ę |
ja |
|
|
|
|
|
|
|
|
Ѩ ѩ |
ję |
ja |
|
|
|
|
|
|
|
|
Ѫ ѫ |
ǫ |
u |
ă* |
|
|
|
|
|
|
ǎ |
Ѭ ѭ |
jǫ |
ju |
|
|
|
|
|
|
|
|
Ѯ ѯ |
ks |
ks |
|
|
|
|
|
|
|
|
Ѱ ѱ |
ps |
ps |
|
|
|
|
|
|
|
|
Ѳ ѳ |
ḟ |
ḟ |
|
ḟ* |
|
|
|
|
|
f̀ |
Ѵ ѵ |
ẏ |
ẏ |
|
ẏ* |
|
|
|
|
|
ỳ |
Ѥ ѥ |
je |
je |
|
|
|
|
|
|
|
|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O_9 2007.11.24】
2.阿拉伯字母羅馬化的系統。ISO 233 是一個把阿拉伯語羅馬化的系統。(1984年版本)
阿拉伯字母 |
拉丁字母轉寫 |
統一碼 |
註釋 |
||||
十六進位 |
十進位 |
||||||
ا |
ʾ |
02BE |
702 |
modifier letter right half ring |
|||
ب |
B |
b |
|
|
|
|
|
ت |
T |
t |
|
|
|
|
|
ث |
ṯ |
1E6E |
1E |
7790 |
7791 |
|
|
ج |
Ǧ |
ǧ |
01E6 |
01E7 |
486 |
487 |
|
ح |
ḥ |
1E24 |
1E25 |
7716 |
7717 |
|
|
خ |
H̱ |
H+0331 |
1E96 |
H+817 |
7830 |
combining macron below |
|
د |
D |
d |
|
|
|
|
|
ذ |
ḏ |
1E0E |
1E |
7694 |
7695 |
|
|
ر |
R |
r |
|
|
|
|
|
ز |
Z |
z |
|
|
|
|
|
س |
S |
s |
|
|
|
|
|
ش |
Š |
š |
0160 |
0161 |
352 |
353 |
|
ص |
Ṡ |
ṡ |
1E60 |
1E61 |
7776 |
7777 |
|
ض |
ḍ |
1E |
1E0D |
7692 |
7693 |
|
|
ط |
ṭ |
1E |
1E6D |
7788 |
7789 |
|
|
ع |
ʿ |
02BF |
703 |
modifier letter left half ring |
|||
غ |
Ġ |
ġ |
0120 |
0121 |
288 |
289 |
|
ف |
F |
f |
|
|
|
|
|
ق |
Q |
q |
|
|
|
|
|
ك |
K |
k |
|
|
|
|
|
ل |
L |
l |
|
|
|
|
|
م |
M |
m |
|
|
|
|
|
ن |
N |
n |
|
|
|
|
|
ه |
H |
h |
|
|
|
|
|
ة |
T̈ |
T+0308 |
1E97 |
T+776 |
7831 |
combining diaeresis |
|
و |
W |
w |
|
|
|
|
|
ي |
Y |
y |
|
|
|
|
|
ى |
Ỳ |
ỳ |
1EF2 |
1EF3 |
7922 |
7923 |
|
【http://zh.wikipedia.org/wiki/ISO_233 2007.11.24】
3.希臘語羅馬化的系統
This table lists several transcription schemes from the Greek
alphabet to the Latin alphabet.
Greek |
Ancient |
Letters |
Modern |
|||||
Classical |
Scientific |
Beta |
ISO 843 |
BGN/PCGN |
UN/ELOT |
Greeklish† |
||
α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β |
b |
b |
B |
b |
v |
v |
v |
b, v |
γ |
g |
g |
G |
g |
g |
g, y1 |
g |
g, y |
δ |
d |
d |
D |
d |
d |
dh, d2 |
d |
d, dh |
ε |
e |
e |
E |
e |
e |
e |
e |
e |
ζ |
z |
z, (dz) |
Z |
z |
z |
z |
z |
z, s |
η |
e |
ē |
H |
ẹ / ɛ |
ī |
i |
i |
h, i, n |
θ |
th |
th |
Q |
ť / þ |
th |
th |
th |
th, u, 8, 9, 0, q |
ι |
i |
i |
I |
i |
i |
i |
i |
i |
κ |
c |
k |
K |
k |
k |
k |
k |
k, c |
λ |
l |
l |
L |
l |
l |
l |
l |
l |
μ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ν |
n |
n |
N |
n |
n |
n |
n |
n, v |
ξ |
x |
x |
C |
ķ / x |
x |
x |
x |
ks, 3, x, j |
ο |
o |
o |
O |
o |
o |
o |
o |
o |
π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n |
ρ |
r, rh3 |
r, (rh3) |
R |
r |
r |
r |
r |
r, p |
σ |
s |
s |
S |
s |
s |
s4 |
s |
s, 6, w |
τ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7 |
υ |
y |
y, (u) |
U |
u / y |
y |
i |
y |
y, u, i |
φ |
ph |
ph |
F |
ṕ / f |
f |
f |
f |
f, ph |
χ |
ch |
ch |
X |
ḱ / ħ |
ch |
kh |
ch |
ch, x, h |
ψ |
ps |
ps |
Y |
p̧ / q |
ps |
ps |
ps |
ps, y |
ω |
o |
ō |
W |
ọ / ɔ |
ō |
o |
o |
w, o, v |
Vowel digraphs11 |
||||||||
αι |
ae, e |
ai |
AI |
ai |
ai |
e |
ai |
ai, e |
αυ |
au |
au |
AU |
au |
au |
av |
av5, af6 |
ay, au, af, av |
ει |
i |
ei |
EI |
ei |
ei |
i |
ei |
ei, i |
ευ |
eu |
eu |
EU |
eu |
eu |
ev |
ev5, ef6 |
ey, eu, ef, ev |
ηυ |
eu |
ēu |
HU |
ɛu |
īy |
iv |
iv5, if6 |
hy, hu, if, iv |
οι |
oe, e |
oi |
OI |
oi |
oi |
i |
oi |
oi, i |
ου |
u |
ou |
OU |
ou |
ou |
u |
ou |
ou, u, oy |
υι |
ui |
ui |
UI |
ui |
yi |
i |
yi |
yi, gi, i |
Consonant digraphs |
||||||||
γγ |
ng |
ng |
GG |
gg |
gg |
ng |
ng |
gg, gk, ng |
γξ |
nx |
nx |
GC |
gķ / gx |
gx |
nx |
nx |
gks, gx |
γκ |
nc |
nk |
GK |
gk |
gk |
g7, ng8 |
gk |
gk |
γχ |
nch |
nch |
GX |
gḱ / għ |
gch |
nkh |
nch |
nx, nch |
μπ |
mp |
mp |
MP |
mp |
mp |
b7, mb8 |
b7, mp8 |
mp, b, mb |
ντ |
nt |
nt |
NT |
nt |
nt |
d7, nd8 |
nt |
nt, d, nd |
Modifiers (only classical Greek) |
||||||||
̔ |
h9 |
h9 |
( |
̒ / h |
(spiritus asper, δασεῖα) |
|||
̓ |
none |
none |
) |
̓ / w |
(spiritus lenis, ψιλή) |
|||
ͺ |
i? |
i? |
| |
̩ / j |
(iota subscript, ὑπογεγραμμένη)10 |
|||
Archaic letters |
||||||||
ϝ |
w |
V |
v |
(digamma) |
||||
ϻ |
s, ś |
#711 |
ş / ƨ |
(san) |
||||
ϟ |
q |
#3 |
q / c |
(qoppa) |
||||
ϛ |
st |
#2 |
s¦t |
(stigma) |
||||
ϡ |
ss |
#5 |
ṣ / ß |
(sampi/disigma) |
||||
ϸ |
sh |
|
c / ʃ |
(sho) |
Notes:
1.
before αι, ε, ει, η, ι, οι, υ, υι.
2.
between ν and ρ.
3.
with spiritus asper.
4.
sometimes doubled between vowels (ex. Larissa).
5.
before β, γ, δ, ζ, λ, μ, ν, ρ and vowels.
6.
before θ, κ, ξ, π, σ, τ, φ, χ, ψ and at the end of a word.
7.
at the beginning of a word.
8.
in the middle of a word.
9.
on vowel: h before the vowel; on ρ: rh.
10.
under long vowels.
11.
except when there is a diaeresis ( ¨ ) on the
second vowel
† The use of 'Greeklish' (here: writing Greek in the Latin alphabet) has
risen enormously with the advent of SMSs, email, online chatting, and other
digital media, where Greek fonts are not always readily available.
Examples:
Θέλω → Thelo or 8elw etc
Ξανά → Ksana or Xana etc
Ψυχή → Psyxh or Yuhi etc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manization_of_Greek
2007.11.24】
附錄3:地名學術語舉例
附錄4:聯合國官方語文(法俄阿)地名譯寫表
法 語 地 名 譯 寫 表
|
子 |
b |
p |
d |
t |
g |
(ge) |
gh |
(gu) |
ck |
c |
v |
f |
z |
s |
J /ʒ/ |
ch |
m |
n |
gn |
l |
r |
y |
x |
母音 |
|
布 |
普 |
德 |
特 |
格 |
熱 |
格 |
居 |
克 |
克 |
夫(弗) |
夫(弗) |
茲 |
斯 |
日 |
什 |
母 |
恩 |
尼 |
爾 |
赫 |
伊 |
克斯 |
a â à |
阿 |
巴 |
帕 |
達 |
塔 |
戞 |
甲/賈 |
戞 |
|
卡 |
卡 |
瓦 |
法 |
紮 |
薩 |
甲/賈 |
沙 |
馬 |
納 |
尼亞 |
拉 |
哈 |
亞 |
克薩 |
è ê é ei ey/e (閉音) |
艾 |
貝 |
佩 |
代(德) |
泰 |
熱 |
|
蓋 |
蓋 |
凱 |
塞 |
韋 |
費 |
則 |
塞 |
熱 |
榭 |
梅 |
內 |
涅 |
來 |
黑 |
耶 |
克塞 |
e |
厄 |
伯 |
珀 |
德 |
特 |
熱 |
|
格 |
格 |
克 |
瑟 |
弗 |
弗 |
則 |
瑟 |
熱 |
舍 |
默 |
訥 |
尼厄 |
勒 |
赫 |
耶 |
克瑟 |
eu/œ œu œux |
厄 |
伯 |
珀 |
德 |
特 |
熱/格 |
|
格 |
格 |
克 |
瑟/克 |
弗/沃 |
弗 |
則 |
瑟 |
熱 |
舍 |
默 |
訥 |
尼厄 |
勒 |
赫 |
約 |
克瑟 |
i î ï y |
伊 |
比 |
皮 |
迪 |
提 |
吉 |
|
吉 |
基 |
基 |
西 |
維 |
非 |
齊 |
西 |
日 |
希 |
米 |
尼 |
尼 |
利 |
里 |
伊 |
克西 |
ao au aou -aux/ eau -eaux |
奧 |
博 |
波 |
多 |
托 |
戈/若 |
若 |
戈 |
|
科 |
科/索 |
沃 |
福 |
佐 |
索 |
若 |
休 |
莫 |
諾 |
尼奧 |
洛 |
羅 |
約 |
克索 |
o ô |
奧 |
博 |
波 |
多 |
托 |
戈 |
若 |
戈 |
|
科 |
科 |
沃 |
福 |
佐 |
索 |
若 |
休 |
莫 |
諾 |
尼奧 |
洛 |
羅 |
約 |
克索 |
u û |
於 |
比 |
皮 |
迪 |
提 |
居 |
|
居 |
|
屈 |
屈 |
維 |
非 |
聚 |
敘 |
瑞(朱) |
許 |
米 |
尼 |
尼 |
呂 |
呂 |
於 |
克敘 |
ai aî ay |
艾 |
貝 |
佩 |
得 |
泰 |
給 |
熱 |
給 |
|
給 |
給 |
韋 |
費 |
則 |
賽 |
熱 |
榭 |
邁 |
奈 |
涅 |
來 |
黑 |
耶 |
克賽 |
ain aim un
um/ ein eim in yn |
安 |
班 |
潘 |
丹 |
坦 |
甘/然 |
然 |
甘 |
|
坎 |
坎/桑 |
萬 |
凡 |
贊 |
散 |
然 |
汕 |
曼 |
南 |
年 |
蘭 |
漢 |
延 |
克桑 |
an am aen
aon/ |
昂 |
邦 |
龐 |
當 |
唐 |
岡/讓 |
讓 |
岡 |
|
康 |
康/桑 |
旺 |
方 |
藏 |
桑 |
讓 |
尚 |
芒 |
南 |
釀 |
朗 |
杭 |
揚 |
克桑 |
on om |
翁 |
崩 |
蓬 |
東 |
通 |
貢 |
容 |
貢 |
|
孔 |
孔 |
翁 |
豐 |
宗 |
松 |
容 |
雄 |
蒙 |
農 |
尼翁 |
隆 |
宏 |
永 |
克松 |
ou où oû oux |
烏 |
布 |
普 |
杜 |
圖 |
古 |
如 |
古 |
|
庫 |
庫 |
武 |
富 |
祖 |
蘇 |
如 |
舒 |
木 |
努 |
紐 |
盧 |
乎 |
尤 |
克蘇 |
ien yen |
延 |
比安 |
皮安 |
迪安 |
提安 |
吉安 |
|
吉安 |
基安 |
基安 |
西安 |
維安 |
非安 |
齊安 |
西安 |
然 |
希安 |
米安 |
尼安 |
尼安 |
利安 |
里安 |
|
克西安 |
ion yon iom
yom |
永 |
比翁 |
皮翁 |
迪翁 |
提翁 |
吉翁 |
|
吉翁 |
吉翁 基翁 |
基翁 |
雄 |
維翁 |
非翁 |
齊翁 |
雄 |
容 |
雄 |
米翁 |
尼翁 |
尼翁 |
利翁 |
里翁 |
|
克雄 |
ie iè ille |
耶 |
比耶 |
皮耶 |
迪耶 |
提耶 |
吉耶 |
吉耶 |
吉耶 |
基耶 |
基耶 |
榭 |
維耶 |
非耶 |
齊耶 |
榭 |
日耶 |
榭 |
米耶 |
涅 |
涅 |
利耶 |
里耶 |
耶 |
克榭 |
ieu -ieux (詞尾) |
約 |
比厄 |
皮厄 |
迪厄 |
提厄 |
吉厄 |
|
吉厄 |
基厄 |
基厄 |
西厄 |
維厄 |
非厄 |
齊厄 |
西厄 |
日厄 |
希厄 |
米厄 |
尼厄 |
尼厄 |
利厄 |
里厄 |
|
克西厄 |
oi oie oua oy |
瓦 |
布瓦 |
普瓦 |
杜瓦 |
圖瓦 |
瓜 |
如瓦 |
瓜 |
|
夸 |
夸 |
瓦 |
富瓦 |
祖瓦 |
蘇瓦 |
如瓦 |
舒瓦 |
木瓦 |
努瓦 |
尼瓦 |
盧瓦 |
魯瓦 |
|
克蘇瓦 |
|
|
b |
p |
d |
t |
g |
(ge) |
gh |
(gu) |
ck |
c |
v |
f |
z |
s |
j |
ch |
m |
n |
gn |
l |
r |
y |
x |
oin oim |
萬 |
布安 |
普安 |
端 |
圖萬 |
關 |
如萬 |
關 |
|
寬 |
寬 |
萬 |
富萬 |
祖萬 |
蘇萬 |
如萬 |
舒萬 |
木萬 |
努萬 |
尼萬 |
盧萬 |
魯萬 |
|
克蘇萬 |
-ière -ières (詞尾) |
埃 |
比埃 |
皮埃 |
迪埃 |
提埃 |
吉埃 |
|
吉埃 |
基埃 |
基埃 |
西埃 |
維埃 |
非埃 |
齊埃 |
西埃 |
日埃 |
希埃 |
米埃 |
尼埃 |
尼埃 |
利埃 |
里埃 |
|
克西埃 |
說明:
*法語(français)屬於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是法國(包括新喀里多尼亞、留尼旺、瓜德羅普、馬提尼克及聖皮耶與密克隆群島)、加拿大(特别是魁北克省、新不倫瑞克省)、比利時、瑞士(和德語、義大利語和羅曼什語四語共行)、摩納哥、法屬蓋亞那及海地等國家或地區的第一語言。(聯合國正式語言之一)
*e在兩個相同子音前,在閉音節中按「埃」行譯,在詞尾時不發音。n不發音。ch在l和r前一般按「克」譯。
*s在n前面時一般不發音。r以外的子音字母在詞尾時常不發音,須查閱發音工具書。
*帶括號的子音組是為譯音方便而設置的。帶「-」的母音組,為詞尾音節。
*(弗)、(德)、(朱)用於詞首。
*詞尾子音字母通常是不發音的,除非其後跟的有母音字母或同一個子音字母。
*è(開口音[ε])、é(閉口音[e])、ê(長音符,通常用於曾經省略過某一字母的單詞。[ε])、ï(分音符,可以和多個母音字母組合,表示這個母音字母不跟前面的母音字母構成一個字母組合,而分別發音)、ç(軟音符,“c”在“a、o、u”前發[k]音,在“e、i”前發[s]音,如果在“a、o”想讓它發[s]音,需加軟音符)
※參考資料:
*《法語姓名譯名手冊》,新華通訊社譯名室編,商務印書館發行,1996年12月第1版,ISBN 7-100-01662-2/H.499。
*劉伉(1995):漫談英法兩種語言地名的若干差異,中國方域19995年第一期,第27~29頁。
*【維基百科:Template:法語譯音表】
(http://zh.wikipedia.org/wiki/Template:%E6%B3%95%E8%AA%9E%E8%AD%AF%E9%
俄 語 地 名 譯 寫 表
|
|
子 |
б |
п |
д |
т |
г |
к |
в |
ф |
з дз |
с |
ж |
ш |
дж |
ч тч дч |
щ |
ц |
х |
м |
н |
л |
р |
|
轉 寫 |
|
b |
p |
d |
t |
g |
k |
v |
f |
z dz |
s |
ž |
sh |
dž |
č tč dč |
š |
c |
ch |
m |
n |
l |
r |
母音 |
|
|
布 |
普 |
德 |
特 |
格 |
克 |
夫(弗) |
夫(弗) |
茲 |
斯 |
日 |
什 |
季 |
奇 |
希 |
次 |
赫 |
母 |
恩 |
爾 |
爾 |
а |
|
阿 |
巴 |
帕 |
達 |
塔 |
加 |
卡 |
瓦 |
法 |
扎 |
薩 |
扎 |
沙 |
賈 |
恰 |
夏 |
察 |
哈 |
馬 |
納 |
拉 |
拉 |
я |
ja |
亞 |
比亞 |
皮亞 |
佳 |
佳 |
吉 |
基 |
維 |
非 |
賈 |
賈 |
扎 |
沙 |
賈 |
|
|
齊 |
希 |
米 |
尼 |
利 |
里 |
э эй |
ė ėj |
埃 |
貝 |
佩 |
代 |
泰 |
蓋 |
凱 |
韋 |
費 |
則 |
塞 |
熱 |
舍 |
杰 |
切 |
|
采 |
海/黑 |
梅 |
內 |
來 |
雷 |
е |
|
耶(葉) |
別 |
佩 |
杰 |
捷 |
格 |
克 |
韋 |
費 |
則 |
榭 |
熱 |
舍 |
杰 |
切 |
榭 |
采 |
赫 |
梅 |
涅 |
列 |
列 |
ы ый |
y yj |
厄 |
貝 |
佩 |
德 |
特 |
格 |
克 |
維 |
非 |
濟 |
瑟 |
日 |
希 |
吉 |
奇 |
|
齊 |
黑 |
梅 |
內 |
雷 |
雷 |
и ий ьи ь |
i ij ′i′ |
伊 |
比 |
皮 |
季 |
提 |
吉 |
基 |
維 |
非 |
濟 |
西 |
日 |
希 |
吉 |
奇 |
希 |
齊 |
希 |
米 |
尼 |
利 |
里 |
о |
|
奧 |
博 |
波 |
多 |
托 |
戈 |
科 |
沃 |
福 |
佐 |
索 |
若 |
紹 |
焦 |
喬 |
曉 |
措 |
霍 |
莫 |
諾 |
洛 |
羅 |
ё йо |
ё jo |
約 |
比奧 |
皮奧 |
焦 |
喬 |
吉奧 |
基奧 |
維奧 |
非奧 |
焦 |
肖 |
若 |
紹 |
焦 |
喬 |
曉 |
|
|
苗 |
尼奧 |
廖 |
廖 |
у |
u |
烏 |
布 |
普 |
杜 |
圖 |
古 |
庫 |
武 |
富 |
祖 |
蘇 |
如 |
舒 |
朱 |
丘 |
休 |
楚 |
胡 |
木 |
努 |
盧 |
魯 |
ю ью |
ju ′ju |
尤 |
比尤 |
皮尤 |
久 |
秋 |
久 |
丘 |
維尤 |
非尤 |
久 |
休 |
如 |
舒 |
久 |
|
休 |
秋 |
休 |
繆 |
紐 |
柳 |
留 |
ай аи |
aj ai |
艾 |
拜 |
派 |
代 |
泰 |
蓋 |
凱 |
瓦伊 |
法伊 |
宰 |
賽 |
扎伊 |
沙伊 |
賈伊 |
柴 |
夏伊 |
采 |
海 |
邁 |
奈 |
來 |
賴 |
ау ао |
|
奧 |
包 |
保 |
道 |
陶 |
高 |
考 |
沃 |
福 |
藻 |
紹 |
饒 |
紹 |
焦 |
喬 |
肖 |
曹 |
豪 |
毛 |
瑙 |
勞 |
勞 |
уй |
uj |
維 |
布伊 |
普伊 |
杜伊 |
圖伊 |
圭 |
奎 |
維 |
富伊 |
祖伊 |
綏 |
瑞 |
舒伊 |
朱伊 |
崔 |
休伊 |
崔 |
惠 |
木伊 |
努伊 |
盧伊 |
魯伊 |
ан ань |
an an′ |
安 |
班 |
潘 |
丹 |
坦 |
甘 |
坎 |
萬 |
凡 |
贊 |
桑 |
然 |
尚 |
占 |
昌 |
先 |
燦 |
漢 |
曼 |
南 |
蘭 |
蘭 |
ян янь |
jan jan′ |
揚 |
比揚 |
皮揚 |
江 |
強 |
吉揚 |
基揚 |
維揚 |
|
江 |
相 |
讓 |
尚 |
江 |
強 |
|
|
希揚 |
米揚 |
尼揚 |
良 |
良 |
ен ень |
en en′ |
延 |
邊 |
片 |
堅 |
堅 |
根 |
肯 |
文 |
芬 |
津 |
先 |
任 |
申 |
真 |
琴 |
先 |
岑 |
亨 |
緬 |
年 |
連 |
連 |
эн энь ын ынь |
en yn |
恩 |
本 |
彭 |
登 |
滕 |
根 |
肯 |
文 |
芬 |
曾 |
森 |
任 |
申 |
真 |
琴 |
欣 |
岑 |
亨 |
門 |
嫩 |
倫 |
倫 |
ин инь |
in |
因 |
賓 |
平 |
金 |
京 |
金 |
金 |
溫 |
芬 |
津 |
辛 |
任 |
申 |
金 |
欽 |
辛 |
欽 |
欣 |
明 |
寧 |
林 |
林 |
он онь |
on |
翁 |
邦 |
蓬 |
東 |
通 |
貢 |
孔 |
翁 |
豐 |
宗 |
松 |
容 |
雄 |
忠 |
瓊 |
雄 |
聰 |
宏 |
蒙 |
農 |
隆 |
龍 |
ун унь |
un |
溫 |
本 |
蓬 |
敦 |
通 |
貢 |
昆 |
文 |
豐 |
尊 |
孫 |
容 |
順 |
準 |
春 |
遜 |
聰 |
宏 |
蒙 |
農 |
倫 |
倫 |
юн юнь |
jun |
雲 |
|
|
|
瓊 |
|
|
|
|
|
雄 |
|
|
|
|
|
|
敏 |
紐恩 |
|
|
|
說明:
*俄語是屬於東斯拉夫語支,主要使用於俄羅斯和前蘇聯的其它成員國中。(聯合國正式語言之一)
*子音組чт中ч(ch)譯「什」;гк中г(h)譯「赫」。
*母音組ей和ой分別按「耶」行和「奧」行漢字加「伊」譯寫。
*л(L)和р(R)在詞首,其後又緊接另一子音,л和р則譯「勒」。
*м在б或п前面時按n譯寫。
*(弗)和(葉)用於詞首。
※參考資料: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新華社譯名室編,1993年10月,ISBN 7500102216/Z21
*新編俄羅斯地名譯名手冊,周俊英編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12月,ISBN 7100036046
*西里爾字母羅馬化國際標準ISO/R 9:1968 and ISO 9:1995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O_9)
*【維基百科:Template:俄語譯音表】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Template:%E4%BF%84%E8%AA%9E%E8%AD%AF%E9%9F%B3%E8%A1%A8&variant=zh-tw
阿 拉 伯 語 地 名 譯 寫 表
|
子 |
ﺀ |
ﺍ ﻉ |
ﺏ |
ﺕ ﻁ |
ﺙ ﺱ ﺹ |
ﺝ |
ﺡ ﺥ ﻩ |
ﺩ ﺽ |
ﺯ ﻅ |
ﺭ |
ﻝ |
ﺵ |
ﻑ |
ﻍ ﻕ |
ﻙ |
ﻡ |
ﻥ |
ﻭ |
ﻱ |
|
|
轉 寫 |
’ |
‘ |
b |
ţ t |
ş s th |
j |
h kh ḩ |
ḑ d |
dh z̧ z |
r |
l |
sh |
f |
q gh |
k |
m |
n |
w (v) |
y |
(p) |
母音 |
|
厄 |
阿 |
卜 |
特 |
斯 |
季 |
赫 |
德 |
茲 |
爾 |
勒 |
什 |
夫(弗) |
格 |
克 |
母 |
恩 |
烏 |
伊 |
普 |
|
(a e) |
埃艾 |
阿 |
貝(拜) |
泰 |
塞 |
杰 |
黑 (海)
(哈) |
代 |
則(宰) |
雷(拉) |
列(來) |
舍 |
費 |
蓋 |
喀 |
麥 |
內(奈) |
維 |
耶 |
佩 |
ﺍ ﺁ ﺓ ﻯ |
y h, t ā |
阿 |
阿 |
巴 |
塔 |
薩 |
賈 |
哈 |
達 |
扎 |
拉 |
拉 |
沙 |
法 |
加 |
卡 |
馬 |
納那 |
瓦 |
亞 |
帕 |
ﺝ ﻱ |
y j |
伊 |
伊 |
比 |
提 |
希 |
吉 |
希 |
迪地 |
濟 |
里 |
利 |
希 |
非 |
吉 |
基 |
米 |
尼 |
威 |
伊 |
皮 |
ﻭ |
w |
烏 |
歐 |
布 |
土 |
蘇 |
朱 |
胡 |
杜 |
祖 |
魯 |
盧 |
舒 |
富 |
古 |
庫 |
木 |
努 |
武 |
尤 |
普 |
|
(ai ei ay ey) |
艾 |
艾 |
拜 |
泰 |
賽 |
杰 |
海亥 |
代 |
宰 |
賴 |
來 |
謝 |
費 |
蓋 |
凱 |
邁 |
奈 |
韋 |
耶 |
派 |
|
(aou au aw av) |
奧 |
奧 |
鮑 |
陶 |
薩烏 |
喬 |
豪 |
道 |
扎烏 |
勞 |
勞 |
紹 |
福 |
高 |
考 |
毛 |
瑙 |
沃 |
堯 |
保 |
|
(an ann en ane ene
enn) |
安 |
安 |
班 |
坦 |
桑 |
珍 |
罕 |
丹 |
贊 |
蘭 |
蘭 |
尚 |
凡 |
甘 |
坎 |
曼 |
南 |
萬 |
延 |
潘 |
|
(in inn ine) |
因 |
因 |
賓 |
廷 |
辛 |
金 |
欣 |
丁 |
津 |
林 |
林 |
辛 |
芬 |
根 |
肯 |
明 |
寧 |
溫 |
因 |
平 |
|
(un on oun une) |
溫 |
溫 |
本 |
通 |
松 |
均 |
宏 |
敦 |
尊 |
倫 |
倫 |
順 |
豐 |
貢 |
昆 |
蒙 |
農 |
文 |
雲 |
蓬 |
說明:
*阿拉伯語系國家:巴林、埃及、吉布地、伊拉克、以色列(阿語、希伯來語)、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毛利塔尼亞、阿曼、巴勒斯坦、卡達、沙烏地阿拉伯、蘇丹(阿語、英語)、叙利亞、﹛西撒哈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聯合國正式語言之一)
*波斯語系國家:伊朗、阿富汗、塔吉克。現代波斯語中,有近60%的辭彙來自阿拉伯語。
*查德、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葛摩聯盟等雖是阿拉伯語系國家,但曾是法國殖民地,地名大都非拉丁轉寫字,而是法語。
*h在詞尾時不譯(yah耶),ḩ在詞尾時照譯「赫」;m在b或p前時按n譯寫,mb恩卜、mp恩普;U烏、‘U阿烏切歐。
* (F弗)、(Ba拜)、(Ta泰)、(Sa塞)、(Ja杰) (Ha哈)、 (Kha海)、(Da代)、(Ra拉)、(La來)、(Sha舍)、(Fa費)、(Qa蓋)、(Ka喀)、(Ma麥)、(Na奈) 等用於詞首。
*Allophonically, after velarized consonants(使軟顎音化), the vowel a is pronounced [ɑ], ā as [ɑː], ai as [ɑɪ] and au as [ɑʊ].
【ra拉、lla拉(la來)、nna納(na奈)、ḩa哈(ha海或亥)】
*所有拉丁字母組合均為羅馬字母轉寫。括號內字母組合來自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包括馬格里布和埃及等地轉寫法。其餘參照聯合國規範地名會議1972年的方案。
*一些阿拉伯語方言有音素[p]和[v],分別列在p和w行。
*根據聯合國的方案,ﻻ譯成lā,ال譯成al-。ﻻ讀音為[laː],ال有不同讀音。ﻻ、ال和括號內的字母組合之阿拉伯字母並未列出。ﺀ在詞首時不譯;ﺍ加上母音後才轉寫。ﺫ讀音為[ð],ﻅ讀音為[ð‘]或[z‘],同樣列在茲行。
※參考資料: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新華社譯名室編,1993年10月,ISBN 7500102216/Z21
*聯合國規範地名會議1972年的方案(英文)
*【維基百科:Template:阿拉伯語譯音表】
(http://zh.wikipedia.org/wiki/Template:%E9%98%BF%E6%8B%89%E4%BC%AF%E8%AA%9E%E8%AD%AF%E9%9F%B3%E8%A1%A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