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57年台北市政府為施作下水道工程,委託當時的聯勤測量處(1960年7月改制為測量署)辦理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之測製,涵蓋舊市區75Km2面積*1。本案外業控制測量*2與調繪由聯勤測量隊負責,內業立體製圖及糾正、清繪及複製等則由測量製圖廠負責;全區至1958年完成,1960年再修測,總計92幅,參閱圖1圖幅接合表,係第一代《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1958年版。
圖1 《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1958年版圖幅接合表
1958年版《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每幅圖幅實地範圍長寬為510間x720間(1間=1.818公尺),圖幅大小為77x110公分,採大比例尺圖式,圖內缺方格網,依比例尺判斷應是採地籍坐標系統*3;參閱圖2。
1958年版《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圖資在中研院GIS專題中心的「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網頁平台有公開*4。參閱圖3。
圖2 《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1958年版_D10 77x110cm
圖3 《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1958年版網頁平台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aspx]
臺北市於1967年升格爲直轄市,隔年再將原屬陽明山管理局的北投鎮、士林鎮及原屬臺北縣的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鎮、景美鎮等六鄉鎮納入轄區;一切有關都市計畫如道路及地下水之設計、新社區及分區使用之規畫等等,均有賴於在基本圖上之展現,然後按計畫施之於實地,各項工程方得以進行,遂有施測《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之芻議;而欲短期內能測得涵蓋全市區約280Km2面積*5的最新現況圖,則有賴最快捷且經濟的航空測量,因而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在1968年初委由聯勤測量署辦理。
本案於1968年7月19日開始空中照相,採RG-8焦距相機,因受限圖區氣候及相關限制等影響,截至12月5日才完成拍攝,總計8,660片(現存7,654片已數化)。外業執行控制測量*6及調繪等係由聯勤測量隊負責,內業的立體測圖(測繪地形地物)、糾正製圖(鑲崁照片圖)、清繪及複製(透明膠片圖)等則由測量製圖廠負責;全區至1970年完成,計972幅*7,參閱圖4圖幅接合表,係第二代《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1969年版*8。
1969年版《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每幅圖幅實地範圍長寬為400間x250間,圖幅大小為60x38cm,圖內繪有地籍坐標系統之500m方格網,高程依據9533號一等水準點*9起算,採大比例尺圖式。參閱圖5
1969年版《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在臺北市政府都發局的「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網頁平台已公開。參閱圖6。
圖4 《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1969年版圖幅接合表(綠框)
〔黑框為1958年版〕
圖5 《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_4547(1969年) 60x38cm
圖6 《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1969年版網頁平台
[http://www.historygis.udd.taipei.gov.tw/urban/map/]
註釋:
1.參考聯勤測量署《測量技術通報》第52期(民國59年6月出版),周齊祈「推行國家經濟建設航空測量業務報導」一文的第5頁附表六。
2.《測量隊隊史》第一輯載:民國46年重要工作,執行「台北市下水道1/1,200工程設施圖」測量,計有:129平面控制點、60水準點、4高程控制點。
3.地籍坐標原點係日治時期設於臺中市中山公園內之”89號主三角點”,以平面直角坐標方法推及全省。
4.在臺北市政府都發局的「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網頁平台(世曦版)也可閱覽到,唯清晰度不佳(數化原稿所致)。
5.同1.。
6.《國軍測量史》第二輯載:民國57年4月20日至58年8月10日執行控制測量,計有:21主三角點、120次三角點、1,300圖根點、5,000照片控制點。
7.同1.。
8.市府依測製年份(58年)為準; 1.之附表六係依59年度完成,註為成圖年份57-59。
9.”BM9533”,日治時期所設之一等水準點;民國65年內政部辦理檢測時已遺失,重新設置為”內部006號”,位在台北市八德路四段的松山國小大門警衛室旁樹下的花圃裡,標高8.5m。
10本文修訂自中華民國地圖學會_每月一圖(2019/5):台北市都市規劃基本圖測製_台北市一千二百分一地形圖 http://www.ccartoa.org.tw/news/2019/190501.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